全球气温上升或影响食品进口 新加坡研发出耐旱“国产米”和快熟面

2022年04月28日   •   3078次阅读

新加坡也有自己的“国产米”:淡马锡稻米。(淡马锡机构提供)

作者 王震宇

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随着全球气温上升,亚洲国家出现热浪及水灾的概率会更高,导致区域受到粮食短缺及健康风险的威胁。

这对于新加坡来说绝对会是一大冲击,因为我国超过九成的粮食都是进口自外国。

我国超过九成的粮食都是进口自外国。(海峡时报)

新加坡食品局因此在几年前就定下“30·30愿景”,希望到了2030年,让本地出产的农产品能满足国人三成营养需求,减少我国对进口食品的依赖。

以国人最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米饭为例,大家购买或吃的可能普遍都是来自泰国、印度的大米,但其实新加坡也有自己的“国产米”!

基因优良适合我国气候环境生长

国产米名为“淡马锡稻米”,是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新品种糙米。

2008年,研究人员通过杂交种植,研发出世界上首个集合六种优良基因的大米品种。

淡马锡稻米的外形经特殊改良后较矮小,也更适合在我国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联合早报)

虽然外形经特殊改良后较矮小,但关键在于,它更适合在我国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还能“抵挡”干旱等恶劣情况,即使两个星期没有水分灌溉仍可继续生长。

在淡马锡机构资助的一项试验研究计划下,研究员还成功让淡马锡稻米在社区生长。

稻米在研究院的温室里发芽后,就被迁至淡滨尼5道第146座组屋旁,一个六层楼高的高科技垂直农场种植。

有别于稻田中种植水稻的方式,垂直农场采用新的种植系统,能将水分和营养输送至每个农作物的根部。

除了能避免积水、减少伊蚊滋生,新种植系统还有助于省水。一般需3000升的水才能种植1公斤的稻米,现只需750升就足够。

稻米被迁至淡滨尼5道第146座组屋旁,一个六层楼高的高科技垂直农场种植。(联合早报)

今年2月,淡滨尼组屋区垂直农场收成了我国第一批淡马锡稻米。

这种稻米产量很高,生长周期可缩短到四个月,一年可收成三次。

这批品种耐寒且能适应气候变化,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将利用它们深究如何更持续性地种米,培植更有营养的农作物。

2016年,淡马锡稻米的种子样本,也被存入“斯瓦尔巴环球种子库”(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它是全球最大的稻种样本存放设施。

该库存有超过4000种植物样本,包括豆类、小米及大米等,除了能作为其他种子库的备份,也能在天灾来临时提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耐旱快熟面及牛奶

“WhatIf Foods”品牌旗下有一系列如快熟面等能适应气候变化的产品。(WhatIf Foods面簿)

除了大米,我国也积极找寻其他替代粮食,以便在极端的气候变化中提供不时之需。

国际非盈利组织The Good Food Institute进行独立评估就揭露,我国目前在东南亚拥有制作植物蛋白质(plant-based protein)的最先进技术网络。

政府拨出1.44亿元来研究及生产可持续城市粮食(urban food),并利用先进生物技术生产蛋白质等。

内政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政务部长陈国明早前指出,逾半数款项,即约7500万元已投入至超过30项相关计划。

我国在替代蛋白质方面的前瞻性思维,也吸引国际品牌来新扩展业务,包括了瑞士植物奶生产商Oatly和加利福尼亚酵母新兴企业Perfect Day等。

2020年,本地食物科技公司NamZ也以名为“WhatIf Foods”的品牌,推出了一系列能适应气候变化的产品,如快熟面及牛奶等。

这些产品是由原产地为西非的班巴拉花生(Bambara groundnuts)及辣木(moringa)制作而成,不仅营养丰富,制作过程中还能在无需吸收太多水分及肥料的前提下,耐旱及贫乏的土壤条件。

南大研究从菌类生产替代蛋白质

专家指出,没人能预测到粮食危机何时会到来,但人们需要更多食品生产的选项。(海峡时报)

南洋理工大学食品科技计划主任陈维宁教授说,应对粮食危机的一大关键,就是要寻找及研发替代蛋白质,如菇类及昆虫。

陈维宁领导的团队正与业界人士合作,利用菌类制造含有丰富蛋白质及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的替代食品。

他举例,1500年代及1600年代,当马铃薯在美国面世时,欧洲原本心存怀疑,直到1700年代发生战争及饥荒时,这些想法才有所改变。

陈维宁说: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可能发生的粮食危机,我们应该抱持预防性的方式,主动寻找替代食品……这能避免危机发生时出现惊吓。没人说危机明天就会到来,但随着全球浮现紧张情绪,及食品生产需求持续上升,我们需要拥有更多选项。”

新币兑人民币又新高!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新加坡人首选出国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7万次阅读
刚刚,新加坡人又能再领300新币补贴!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钟出国,中国制造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3万次阅读
事关准证、汇款、出入境!7月,这些大事将影响全岛604万人
2025年07月03日   •   2万次阅读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劝“我”别来新加坡?看完后我破防了……
2025年07月05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300新币补贴!申请和使用完整流程一文看懂
2025年07月05日   •   2万次阅读
83岁蔡澜安葬新加坡!来看看他笔下的海南鸡饭和咖喱鱼头
2025年06月30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电信公司狂推“无国界”数据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这么小,抵抗有什么用?挡得住吗?
2025年07月04日   •   1万次阅读
他等了14年,新加坡永居一直被拒!3岁就来了,一口流利的Singlish
2025年07月05日   •   1万次阅读
新柔地铁要来了!中马跨境火车正式进入退役倒计时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中国东北走出的传奇女王来新加坡了!“我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
2025年07月06日   •   1万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巴士上丢东西怎么找回来?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7月03日   •   9747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阅读
黄循财喊你领钱了,这些人最高可领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9063次阅读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为啥70%华人选印度人做官,文化舆论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9063次阅读
在新加坡购买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7182次阅读
从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卖的背后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182次阅读
新加坡前内阁部长将出任南洋理工大学高级顾问
2025年07月04日   •   7011次阅读
新加坡组屋区要开通无人巴士了!中国造,靠谱吗?司机怎么办?
2025年07月03日   •   6669次阅读
最新!新加坡储蓄券VS国库券VS定存!哪种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阅读
李光耀的遗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如何分开的?
2025年07月01日   •   598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