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温上升或影响食品进口 新加坡研发出耐旱“国产米”和快熟面

2022年04月28日   •   3078次阅读

新加坡也有自己的“国产米”:淡马锡稻米。(淡马锡机构提供)

作者 王震宇

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随着全球气温上升,亚洲国家出现热浪及水灾的概率会更高,导致区域受到粮食短缺及健康风险的威胁。

这对于新加坡来说绝对会是一大冲击,因为我国超过九成的粮食都是进口自外国。

我国超过九成的粮食都是进口自外国。(海峡时报)

新加坡食品局因此在几年前就定下“30·30愿景”,希望到了2030年,让本地出产的农产品能满足国人三成营养需求,减少我国对进口食品的依赖。

以国人最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米饭为例,大家购买或吃的可能普遍都是来自泰国、印度的大米,但其实新加坡也有自己的“国产米”!

基因优良适合我国气候环境生长

国产米名为“淡马锡稻米”,是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新品种糙米。

2008年,研究人员通过杂交种植,研发出世界上首个集合六种优良基因的大米品种。

淡马锡稻米的外形经特殊改良后较矮小,也更适合在我国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联合早报)

虽然外形经特殊改良后较矮小,但关键在于,它更适合在我国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还能“抵挡”干旱等恶劣情况,即使两个星期没有水分灌溉仍可继续生长。

在淡马锡机构资助的一项试验研究计划下,研究员还成功让淡马锡稻米在社区生长。

稻米在研究院的温室里发芽后,就被迁至淡滨尼5道第146座组屋旁,一个六层楼高的高科技垂直农场种植。

有别于稻田中种植水稻的方式,垂直农场采用新的种植系统,能将水分和营养输送至每个农作物的根部。

除了能避免积水、减少伊蚊滋生,新种植系统还有助于省水。一般需3000升的水才能种植1公斤的稻米,现只需750升就足够。

稻米被迁至淡滨尼5道第146座组屋旁,一个六层楼高的高科技垂直农场种植。(联合早报)

今年2月,淡滨尼组屋区垂直农场收成了我国第一批淡马锡稻米。

这种稻米产量很高,生长周期可缩短到四个月,一年可收成三次。

这批品种耐寒且能适应气候变化,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将利用它们深究如何更持续性地种米,培植更有营养的农作物。

2016年,淡马锡稻米的种子样本,也被存入“斯瓦尔巴环球种子库”(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它是全球最大的稻种样本存放设施。

该库存有超过4000种植物样本,包括豆类、小米及大米等,除了能作为其他种子库的备份,也能在天灾来临时提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耐旱快熟面及牛奶

“WhatIf Foods”品牌旗下有一系列如快熟面等能适应气候变化的产品。(WhatIf Foods面簿)

除了大米,我国也积极找寻其他替代粮食,以便在极端的气候变化中提供不时之需。

国际非盈利组织The Good Food Institute进行独立评估就揭露,我国目前在东南亚拥有制作植物蛋白质(plant-based protein)的最先进技术网络。

政府拨出1.44亿元来研究及生产可持续城市粮食(urban food),并利用先进生物技术生产蛋白质等。

内政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政务部长陈国明早前指出,逾半数款项,即约7500万元已投入至超过30项相关计划。

我国在替代蛋白质方面的前瞻性思维,也吸引国际品牌来新扩展业务,包括了瑞士植物奶生产商Oatly和加利福尼亚酵母新兴企业Perfect Day等。

2020年,本地食物科技公司NamZ也以名为“WhatIf Foods”的品牌,推出了一系列能适应气候变化的产品,如快熟面及牛奶等。

这些产品是由原产地为西非的班巴拉花生(Bambara groundnuts)及辣木(moringa)制作而成,不仅营养丰富,制作过程中还能在无需吸收太多水分及肥料的前提下,耐旱及贫乏的土壤条件。

南大研究从菌类生产替代蛋白质

专家指出,没人能预测到粮食危机何时会到来,但人们需要更多食品生产的选项。(海峡时报)

南洋理工大学食品科技计划主任陈维宁教授说,应对粮食危机的一大关键,就是要寻找及研发替代蛋白质,如菇类及昆虫。

陈维宁领导的团队正与业界人士合作,利用菌类制造含有丰富蛋白质及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的替代食品。

他举例,1500年代及1600年代,当马铃薯在美国面世时,欧洲原本心存怀疑,直到1700年代发生战争及饥荒时,这些想法才有所改变。

陈维宁说: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可能发生的粮食危机,我们应该抱持预防性的方式,主动寻找替代食品……这能避免危机发生时出现惊吓。没人说危机明天就会到来,但随着全球浮现紧张情绪,及食品生产需求持续上升,我们需要拥有更多选项。”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