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追求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宏伟目标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4月26日,一个总投资达6000万新元的企业实验室正式在南洋理工大学(NTU)启动,旨在推进低碳技术的发展。

图源:ST
这个由南洋理工大学(NTU)、科学技术研究局(A*Star)和埃克森美孚共同开发的实验室于4月26日正式启用,将专注于研究碳捕获和氢能生产等技术。
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Heng Swee Keat)在南洋理工大学(NTU)的启动仪式上致辞时提到,转变碳密集型行业,特别是新加坡的能源和化工行业,对新加坡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裕廊岛拥有这些领域的100多家领先企业,政府计划到2050年将该地区的可持续产品产量增加两倍,预计每年将减少超过600万吨的碳排放。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可能是实现新加坡化工和工业中心绿化目标的重要途径。
该实验室将聚焦多个关键领域,包括开发新技术以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与海水淡化盐水和焚烧灰等工业副产品结合,用于生产建筑材料。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Grzegorz Lisak副教授指出,成本是扩大碳捕获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也是该研究计划希望解决的问题。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释放的二氧化碳通常浓度较低,这使得气体的捕获变得困难且成本高。
接下来是二氧化碳的永久封存问题。一种解决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注入混凝土中,这被视为一种潜在的长期储存方式,可用于建筑用途。

图源:ST
此外,实验室还将探索将生物质废物,如油棕废料和甘蔗废料,转化为环保且经济的燃料,以满足航空、海事和化工行业的能源需求。
南洋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徐荣教授提到,目前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生产受限于资源,导致成本高昂,新实验室将努力通过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提高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产量,以实现新加坡到2026年将可持续航空燃料占比提升至1%,到2030年达到3%至5%的目标。
实验室的另一研究重点是开发将甲烷转化为低碳氢气的工艺,以降低传统制氢的成本和碳足迹,这不仅是新加坡国家氢能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的关键途径。
新加坡的国家氢能战略规划了未来几年氢能的发展部署,目标是实现能源结构的多样化。企业实验室将汇聚来自各方的50多名研究人员、学生和工程师,共同为新加坡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这一项目得到了美国国家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创新和企业2025计划的支持。
新加坡的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其对环境保护的承诺,也为全球低碳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