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文化遗产资助津贴计划 为550个项目提供1500万元

位于小印度的这幅巨型壁画是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资助津贴计划资助的项目之一。(图:陆佳丽)

文物局表示,这项计划将为本地鲜为人知的文化遗产研究项目提供支持,让文化遗产的生态系统更加丰富。
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资助津贴计划推出10年来,已为超过550个项目提供超过1500万元的资助。
文物局表示,这项计划将为本地鲜为人知的文化遗产研究项目提供支持,让文化遗产的生态系统更加丰富。
“这项津贴分为小型和大型项目两个类别,小型项目的津贴顶限为5万元,大型项目的津贴顶限则是15万元,或高达项目经费的一半。”
近期获得资助的包括宗乡总会学术主任柯木林,他负责为清代学者李锺珏在1887年出版的文言文著作《新加坡风土记》提供注释。
“我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因素,就是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然后把它翻译成英文,再根据它当时作者所看到的一些景物,我们找到当年的历史照片,在现在的情况前后对照拍摄。这样的话,你可以看出过去130多年新加坡的一个社会的变化的一个情况。对于我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接近。”
其他获得资助的包括:收集100多种土生印度人传统美食的食谱、述说20个珍贵物件背后故事的播客节目《物说新语》、以及一个横跨小印度3间间店屋的巨型壁画等。
文物局教育推广与社区处展高级经理黄家诗表示,近年来,获得资助的项目有更多元化、年轻化的趋势。
“以前比较普遍的只看到我们所谓的传统媒体,像书本跟展览,而现在呢,反而我们会看到有博客,通过不同平面推出的一些项目,那让更多人知道历史文化,有感觉比较多年轻人会比较有兴趣。”
当局每年会开放两轮申请时间。有意在今年内申请津贴的公众可在本月4日到下个月15;或8月4日到9月15日之间,到上网提交申请。

《新加坡风土记》校对者柯木林。(图:陆佳丽)
近期获得资助的研究包括:为文言文著作《新加坡风土记》提供注释和英语翻译本的项目;以及一个收集了100多个土生印度人传统美食食谱的项目。
当局每年会开放两轮申请时间。有意在今年内申请津贴的公众可在本月4日到下个月15;或8月4日到9月15日之间,到“OurSG Grants portal”oursggrants.gov.sg/提交申请。
申请者必须年满18岁,而且是居住在本地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非营利组织或学府也可以机构名义申请。所有项目必须在获得资助的两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