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文化遺產資助津貼計劃 為550個項目提供1500萬元

位於小印度的這幅巨型壁畫是國家文物局文化遺產資助津貼計劃資助的項目之一。(圖:陸佳麗)

文物局表示,這項計劃將為本地鮮為人知的文化遺產研究項目提供支持,讓文化遺產的生態系統更加豐富。
國家文物局文化遺產資助津貼計劃推出10年來,已為超過550個項目提供超過1500萬元的資助。
文物局表示,這項計劃將為本地鮮為人知的文化遺產研究項目提供支持,讓文化遺產的生態系統更加豐富。
「這項津貼分為小型和大型項目兩個類別,小型項目的津貼頂限為5萬元,大型項目的津貼頂限則是15萬元,或高達項目經費的一半。」
近期獲得資助的包括宗鄉總會學術主任柯木林,他負責為清代學者李鍾珏在1887年出版的文言文著作《新加坡風土記》提供注釋。
「我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加入新的因素,就是把它翻譯成白話文,然後把它翻譯成英文,再根據它當時作者所看到的一些景物,我們找到當年的歷史照片,在現在的情況前後對照拍攝。這樣的話,你可以看出過去130多年新加坡的一個社會的變化的一個情況。對於我們來講,既熟悉又陌生,既遙遠又接近。」
其他獲得資助的包括:收集100多種土生印度人傳統美食的食譜、述說20個珍貴物件背後故事的播客節目《物說新語》、以及一個橫跨小印度3間間店屋的巨型壁畫等。
文物局教育推廣與社區處展高級經理黃家詩表示,近年來,獲得資助的項目有更多元化、年輕化的趨勢。
「以前比較普遍的只看到我們所謂的傳統媒體,像書本跟展覽,而現在呢,反而我們會看到有博客,通過不同平面推出的一些項目,那讓更多人知道歷史文化,有感覺比較多年輕人會比較有興趣。」
當局每年會開放兩輪申請時間。有意在今年內申請津貼的公眾可在本月4日到下個月15;或8月4日到9月15日之間,到上網提交申請。

《新加坡風土記》校對者柯木林。(圖:陸佳麗)
近期獲得資助的研究包括:為文言文著作《新加坡風土記》提供注釋和英語翻譯本的項目;以及一個收集了100多個土生印度人傳統美食食譜的項目。
當局每年會開放兩輪申請時間。有意在今年內申請津貼的公眾可在本月4日到下個月15;或8月4日到9月15日之間,到「OurSG Grants portal」oursggrants.gov.sg/提交申請。
申請者必須年滿18歲,而且是居住在本地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非營利組織或學府也可以機構名義申請。所有項目必須在獲得資助的兩年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