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业、国际贸易、制造业为三大支柱产业的新加坡,即使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和国际贸易都受到了重创,但新加坡制造业逆势而行,为新加坡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据新加坡统计局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新加坡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2%,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3.2%,创2010以来最高的增速。

政府牵头孕育制造业发展沃土
2021年,新加坡制定了“制造业2030愿景” (Manufacturing 2030,简称M30),致力于在2030年前,将新加坡打造出先进位造业的全球业务、创新与人才中心,并要在接下来的10年推动制造业取得50%的增值,同时确保制造业对新加坡GDP的贡献保持在20%左右。
而为实现这一抱负,新加坡将继续吸引全球最顶尖的制造商前往新加坡设立公司,让他们把技术引进新加坡,创造更加良好的制造业生态环境;并且继续支持具有强大潜能的本地制造业公司,帮助他们深化技能拓展国际产业链,以此提升竞争力。
与此同时,新加坡还推出了“制造业2030职业计划”,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制造业者吸引、雇用和留住新加坡本地人才。

正因新加坡不断升级制造产业结构,深化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积极孕育汇集产业、技术、人才及政策的制造业沃土,使得世界经济论坛称新加坡是最适合工业4.0的国家之一,也令工业领域的龙头企业诸如壳牌、美国美光、默克、大众、戴姆勒、博世等均选择新加坡作为战略制造枢纽并设立研发中心。
新加坡+1”:与东南亚缔造无限可能
作为衔接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枢纽,新加坡敏锐地捕捉到了东南亚的产业发展优势与机遇,因此在2021年,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加坡企业发展局联合私营公司战略伙伴共同建立了东南亚制造业联盟(Southeast Asia Manufacturing Alliance, 简称SMA),旨在为有意拓展东南亚区域市场的国际与新加坡制造企业提供“新加坡+1”战略。
进入该区域市场的企业,可通过“新加坡+1”的模式,借助新加坡的全球商业中心和创新生态系统,结合东南亚制造业优势,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效应,以助企业快速拓展市场,打造供应链、发展战略多元化与产业新格局。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已成为跨国公司进军东南亚市场、开启全球化扩张的首要选择。新加坡的“新加坡+1“模式,让企业能够把总部、创新中心或智能制造基地设立在新加坡,而在印尼等相邻东南亚国家设立数据中心,攫取各方所长。如果您也计划企业出海,拓展东南亚市场,新加坡将会是您不二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