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遊業、國際貿易、製造業為三大支柱產業的新加坡,即使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旅遊業和國際貿易都受到了重創,但新加坡製造業逆勢而行,為新加坡經濟復甦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據新加坡統計局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新加坡製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22%,製造業產值同比增長13.2%,創2010以來最高的增速。

政府牽頭孕育製造業發展沃土
2021年,新加坡制定了「製造業2030願景」 (Manufacturing 2030,簡稱M30),致力於在2030年前,將新加坡打造出先進位造業的全球業務、創新與人才中心,並要在接下來的10年推動製造業取得50%的增值,同時確保製造業對新加坡GDP的貢獻保持在20%左右。
而為實現這一抱負,新加坡將繼續吸引全球最頂尖的製造商前往新加坡設立公司,讓他們把技術引進新加坡,創造更加良好的製造業生態環境;並且繼續支持具有強大潛能的本地製造業公司,幫助他們深化技能拓展國際產業鏈,以此提升競爭力。
與此同時,新加坡還推出了「製造業2030職業計劃」,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幫助製造業者吸引、雇用和留住新加坡本地人才。

正因新加坡不斷升級製造產業結構,深化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積極孕育彙集產業、技術、人才及政策的製造業沃土,使得世界經濟論壇稱新加坡是最適合工業4.0的國家之一,也令工業領域的龍頭企業諸如殼牌、美國美光、默克、大眾、戴姆勒、博世等均選擇新加坡作為戰略製造樞紐並設立研發中心。
新加坡+1」:與東南亞締造無限可能
作為銜接全球貿易網絡的重要樞紐,新加坡敏銳地捕捉到了東南亞的產業發展優勢與機遇,因此在2021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聯合私營公司戰略夥伴共同建立了東南亞製造業聯盟(Southeast Asia Manufacturing Alliance, 簡稱SMA),旨在為有意拓展東南亞區域市場的國際與新加坡製造企業提供「新加坡+1」戰略。
進入該區域市場的企業,可通過「新加坡+1」的模式,藉助新加坡的全球商業中心和創新生態系統,結合東南亞製造業優勢,優勢互補達到1+1>2的效應,以助企業快速拓展市場,打造供應鏈、發展戰略多元化與產業新格局。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唯一的已開發國家,已成為跨國公司進軍東南亞市場、開啟全球化擴張的首要選擇。新加坡的「新加坡+1「模式,讓企業能夠把總部、創新中心或智能製造基地設立在新加坡,而在印尼等相鄰東南亞國家設立數據中心,攫取各方所長。如果您也計劃企業出海,拓展東南亞市場,新加坡將會是您不二之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