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到处骗人 警方反诈骗新单位提醒大家叙旧要小心

(示意图。图:iStock)
当“老朋友”来电叫你“猜猜我是谁”,你却想不起他是谁,你是否会因感到愧疚而有求必应?反诈骗公共教育办事处提醒你冷静想一想,你确定对方真的是你朋友吗?
内政部在今年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部门开支预算时宣布的反诈骗公共教育办事处(Scam Public Education Office,简称SPEO)已经成立,而他们最近面对的一大挑战就是假冒朋友行骗的骗局。警方每周五都会通过Facebook分享值得关注的骗案排行榜,假冒朋友骗局八周以来,每周都上榜。
反诈骗公共教育办事处副处长陈余兴前天(18日)接受媒体访问时对这种骗局表示担忧。“我们许多人都被灌输要帮助朋友(的观念),但不幸的是,骗子正在利用这一点行骗。”
骗子们一般会在致电受害者时佯称是受害者的朋友,还让受害者“猜猜我是谁”,在受害者猜测是哪个朋友时顺势冒充成这名朋友,之后再利用受害者“忘记朋友”的愧疚心理,骗他们“借钱帮朋友”。
根据警方早前公布的2022年罪案数据,冒充朋友的诈骗案去年激增约两倍,共有多达2106起,涉案金额累计至少880万元。
陈余兴说:“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感到愧疚,因为你觉得你忘了你的‘朋友’。但是花点时间,冷静下来,尝试通过其他渠道或他们原本的电话号码联系那名朋友,确认是否真的是他们。”

反诈骗公共教育办事处副处长陈余兴。(图:张慧仙)
办事处包含拥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警员
反诈骗公共教育办事处由新加坡警察部队里的警员组成,当中包含拥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警员。
陈余兴强调,保持警惕是预防落入骗局的关键点。
他以另一引人关注的恶意软件骗局为例说:“虽然我们可能相当熟悉电子设备,但我们可能不那么清楚其背后的危险性。”而这就让不法之徒有机可乘。
不法之徒不断更新手法,还可能利用官方组织名义或应用程序行骗。陈余兴重申,不管是下载任何软件或应用程序,民众都应该时刻注意,并确保是从官方、合法的途径下载。
小心避免民众对防诈骗信息无感
警方将持续通过每周排行榜或视频等途径,分享反诈骗信息,教育民众识别,并提防受骗。
警方也和其他单位,如护联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简称AIC)等合作,向不同年龄层的民众分享如何防止受骗。
然而,陈余兴指出,当局也明白如果一味灌输民众一样的信息,他们可能会“习惯”,然后忽视信息。“所以我们的挑战,我认为是不断更新传达内容的方式。我们可以发送一致的信息,但我们必须更新我们的内容,以及使用不同的渠道。尤其当我们谈论不同年龄层的民众,我们须要通过他们熟悉的渠道,去接触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