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到處騙人 警方反詐騙新單位提醒大家敘舊要小心

(示意圖。圖:iStock)
當「老朋友」來電叫你「猜猜我是誰」,你卻想不起他是誰,你是否會因感到愧疚而有求必應?反詐騙公共教育辦事處提醒你冷靜想一想,你確定對方真的是你朋友嗎?
內政部在今年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部門開支預算時宣布的反詐騙公共教育辦事處(Scam Public Education Office,簡稱SPEO)已經成立,而他們最近面對的一大挑戰就是假冒朋友行騙的騙局。警方每周五都會通過Facebook分享值得關注的騙案排行榜,假冒朋友騙局八周以來,每周都上榜。
反詐騙公共教育辦事處副處長陳餘興前天(18日)接受媒體訪問時對這種騙局表示擔憂。「我們許多人都被灌輸要幫助朋友(的觀念),但不幸的是,騙子正在利用這一點行騙。」
騙子們一般會在致電受害者時佯稱是受害者的朋友,還讓受害者「猜猜我是誰」,在受害者猜測是哪個朋友時順勢冒充成這名朋友,之後再利用受害者「忘記朋友」的愧疚心理,騙他們「借錢幫朋友」。
根據警方早前公布的2022年罪案數據,冒充朋友的詐騙案去年激增約兩倍,共有多達2106起,涉案金額累計至少880萬元。
陳餘興說:「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感到愧疚,因為你覺得你忘了你的『朋友』。但是花點時間,冷靜下來,嘗試通過其他渠道或他們原本的電話號碼聯繫那名朋友,確認是否真的是他們。」

反詐騙公共教育辦事處副處長陳餘興。(圖:張慧仙)
辦事處包含擁有心理學知識背景的警員
反詐騙公共教育辦事處由新加坡警察部隊里的警員組成,當中包含擁有心理學知識背景的警員。
陳餘興強調,保持警惕是預防落入騙局的關鍵點。
他以另一引人關注的惡意軟體騙局為例說:「雖然我們可能相當熟悉電子設備,但我們可能不那麼清楚其背後的危險性。」而這就讓不法之徒有機可乘。
不法之徒不斷更新手法,還可能利用官方組織名義或應用程式行騙。陳餘興重申,不管是下載任何軟體或應用程式,民眾都應該時刻注意,並確保是從官方、合法的途徑下載。
小心避免民眾對防詐騙信息無感
警方將持續通過每周排行榜或視頻等途徑,分享反詐騙信息,教育民眾識別,並提防受騙。
警方也和其他單位,如護聯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簡稱AIC)等合作,向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分享如何防止受騙。
然而,陳餘興指出,當局也明白如果一味灌輸民眾一樣的信息,他們可能會「習慣」,然後忽視信息。「所以我們的挑戰,我認為是不斷更新傳達內容的方式。我們可以發送一致的信息,但我們必須更新我們的內容,以及使用不同的渠道。尤其當我們談論不同年齡層的民眾,我們須要通過他們熟悉的渠道,去接觸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