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饮料营养等级标签措施开始实行,保健促进局推出了“默认少糖”运动,即餐饮业的咖啡茶水一律少糖,除非顾客有特别要求。至
少已有三家餐饮运营商表示有意加入,其中连锁餐饮品牌Kopitiam已经在一些咖啡店与食阁落实。
根据卫生部12月29日发出的文告,饮料营养等级标签(Nutri-Grade)措施从12月30日起,扩大至现调饮料如咖啡和茶,保健促进局也推出“默认少糖” (Siu Dai by default)运动,鼓励餐饮业者以营养等级属B级的低糖饮料为“默认饮料”。
也就是说,如果食客不特别要求,业者提供的咖啡茶水都会是少糖的。
据文告,已有三家餐饮运营商Kopitiam、Kaffe & Toast 和Mr Teh Tarik表示有意加入。Kopitiam已经在六家门店推出少糖菜单,Mr Teh Tarik将在所有28家分店把咖啡和茶饮默认为少糖。保健促进局将同主要业者密切合作,鼓励更多企业加入这项运动。

Kopitiam发言人说,旗下咖啡店与食阁每天供应约4万8000杯饮料,从2021年底开始,在所有门店提供更健康的新鲜饮品选择。
在它旗下已参与“默认少糖”运动的六家咖啡店与食阁是在职总平价中心(FairPrice Hub)、榜鹅第639座组屋、陈笃生医院、陈笃生医疗保健创新中心、国立大学医院和樟宜综合医院。
部分客人及年长者未适应少糖,店员会应要求加糖并讲解。
咖啡摊助理反映,一些客人尤其是年长者,还是不太适应少糖,认为这样饮料就不香,因此仍会要求正常的糖分。店员会按他们的要求加糖,但也会解释少糖是比较健康的选择。
不过,受访的食客大多数表示支持默认少糖运动。
咖啡店应该都像西式咖啡馆那样,咖啡饮料都默认为无糖,让有需要的食客自己加糖;因为如果是自己动手加糖,大多数人应该会比较克制。
Kopitiam发言人说:“虽然还没准备在其他咖啡店与食阁推出默认少糖计划,但顾客可提出想要的甜度,并参考列出各种饮料营养等级的菜单。营养等级属于A级的饮料包括新鲜泡制的咖啡乌、茶乌和中国茶,以及附带较健康选择标签的罐装饮料。”

按照饮料营养等级标签(Nutri-Grade)措施规定,售卖现调饮料的餐饮店、餐会供应商及数码平台等零售商,以及酒店、工作场所、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及托儿设施等非零售场所,都必须标明所售卖的现调饮品属于A、B、C或D的营养等级。
一些大型食阁如Kopitiam,以及本地热门连锁咖啡馆、茶饮店和食肆如星巴克、KOI Thé奶茶、亚坤、土司工坊,以及豆先生(Mr Bean)都已标明饮品的营养等级。
星巴克
售卖的现调饮料虽然多为C级,但店内有不同海报,为消费者列出营养标签等级较佳的选择,如A级的冰美式咖啡。消费者也可要求调整饮料的原料和甜度,例如原本属C级的焦糖玛奇朵,如果选择减低甜度,并改以低脂牛奶调配制,则是B级饮料。
面包物语:除了减糖 也改进配方采购更健康原料
面包物语表示,旗下的土司工坊,以及大食代(Food Republic)和福将坊(Food Junction)食阁正逐步在饮品列表上标明营养等级。
为支持政府的减糖措施,集团努力维持饮料味道,同时改进配方,并采购更健康的原料。
平价集团:培训员工引导消费者做更健康选择
平价集团发言人说,Kopitiam今年9月开始,在饮料列表上标明营养等级,最先从职总平价中心(Fairprice Hub)的食阁开始,并逐步推广到所有Kopitiam食阁。
发言人指出,为帮助员工充分理解新营养标签措施,集团已提早培训员工,让他们能引导消费者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口福集团
集团已在所有旗下食阁和咖啡店标明饮料营养等级,多数饮料属B级或C级。口福也正为各食阁和咖啡店的店员提供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标签等级。
有民众表示她本想购买一杯冰柠檬茶,但在发现饮料属D级后,直接打消念头。
虽然挺喜欢甜食,但有了营养标签,会在视觉上提醒她要注意饮料的营养。标签会影响顾客的决定,若饮品是C级,我购买的可能性会减低。
不仅减糖,还要减盐。
本地外食菜肴的钠含量过去14年间增加了22%,鼓励餐饮业者更广泛使用低钠食材,是降低国人钠摄取量的策略之一。一些受访业者指出,原料成本相应提高以及餐饮业人力紧缺,会对减盐食品的推广造成一定阻滞,建议政府考虑提供补贴。
以低钠盐和酱青制作低钠海南鸡饭,你认为如何?

试验结果显示,低钠鸡饭的钠含量比市面上的普通鸡饭低至少50%。若要涵盖更高的的制作成本,负责设计低钠鸡饭食谱的学院食品烹饪指导郑莉馨估计,每份低钠鸡饭须涨价5角至8角。
对于小贩若采用低钠材料可能面对更高成本,政府未来可考虑根据小贩的减盐产品用量提供补贴。
小贩普遍对减盐产品持开放态度,同时对成本和供应问题提出反馈。
小贩表示,鸡饭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一份4元左右。用低钠盐如果保持原价还可以,要是涨到5元就太高了。
疫情后很多东西都涨价,大到水电费,小到食用油、米,甚至一次性餐具。食用油以前涨得很高,现在回落一些,米接下来听说也要涨价。
小贩认为如果大规模推广减盐产品,对鸡饭经营者的影响不大,因为他们用盐很克制,其他使用调味料更多的菜肴在成本上会受更大冲击。

政府早前公布的全国营养调查显示,2010年至2023年间,餐饮场所常见食物中,钠分量和每100克食物的钠含量皆增加,导致每道菜肴钠含量平均增加22%。当中,马来炒面的钠含量增幅最大,比10年前增加98%,鸡饭第二,增幅65%。
根据调查,钠含量高的食物还包括汤食、面类和方便食品等。汤食调味料换成减盐产品是否可行,在厦门街熟食中心经营叻沙的小贩受访时说,汤很少放盐或酱青,最主要的钠源自鱼饼,对于这种加工产品,无法控制。
同样位于厦门街熟食中心的原味鲜汤已经使用低钠盐,老板透露,成本方面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上月中,本地和亚洲的六个餐饮业和制造业团体宣布支持我国政府要减少饮食中盐分的努力。它们发表联合声明中的承诺包括,将提升低钠食材的供应,鼓励餐饮业者多多采用。
这六大团体是新加坡专业配餐协会、新加坡餐饮业协会、新加坡厨师协会、新加坡食品厂商联合会、新加坡制造商总会,以及亚洲食品工业。
因人手不足,业者使用预制酱料或更多调味料!

对于低钠食材在餐饮业的推广,有受访专家指出,餐饮业人力紧缺,会对这方面的努力带来挑战。
餐饮业人手不足,时间不够,一些厨师可能会简化一些烹饪步骤,比如可能会用预先混好的酱料,还有很浓的肉汤,或很多的调味料,以此来烹煮出他们想要的口味。
然而,当餐饮业者面临人手短缺,在烹饪时会选择制作工序更讲究的健康食材,还是更多调味料快速制成的汤汁作料,是一大疑问。
政府要在餐饮业推广少糖少盐,关键还在于帮餐饮业者减轻成本负担和人力局限。减盐的治本之策还是鼓励国人建立健康的饮食文化。
有些人买了少盐的食物回家后,却加很多盐和酱青,结果反而更糟。
新加坡自2011年开始加大“减盐”力度,取得的成效却始终不及“减糖”,新加坡人的钠摄取量不减反增。受访专家认为,比起减糖,减盐的挑战更大。
盐分中的钠(sodium)对食物的调味,令食物合个人口味具有特定功能。钠几乎无处不在,它是许多酱料和调味料的一部分,几乎所有菜肴都会添加。
新加坡的食品钠含量非常高,但政府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要改变饮食习惯,还要靠民众的个人选择。

钠是维持健康血压必不可少的元素,但过量摄取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
数据显示,本地人平均每天只摄取2500毫克的钾,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500至4700毫克低许多。职总平价和昇菘超市下月初推出的钾盐“K-Salt”,平均每茶匙含有700毫克的钾,其中三成的钠由钾取代。
有民众担心,长期食用钾盐是否会增加患上高钾血症的风险。对肾功能正常的健康成人和孩童来说,高钾饮食是安全的,不会造成不良反应。多余的钾会随尿液排出,人体就能维持钾和钠的平衡。
中国去年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比起普通食盐,食用钾盐的参与者在五年后并没有出现高钾血症风险。但肾病患者在服用钾盐之前,应向医生或营养师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