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新加坡历经SARS的洗礼,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那时起就没敢大意过!
非典的时候,只有陈笃生医院等才能接收特殊病患。不同于新加坡非典时期,新加坡的医院已做好了准备,所有的公立医院都有能力隔离和诊治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

图源:8视界
就像我们无法看到,隐匿于组屋之中的防空洞,沉睡于地下的防空壕。我们也无从得知,新加坡为末日来临做好了怎么样的准备。

从小渔村到科技兴国
,请秒刷或修改文字
55年前,新加坡还是个贫穷小渔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就业率奇低,经济落后产业单一。民众无屋避雨,无工可做。街道上满是垃圾,哪有人关心公共卫生?

那个时候可能没人会想到,那个替西方国家生产物品的制造业国家,竟成了生物医药技术和产品的出口国,占总出口产品的18.6%。
更没想到在疫情期间,新加坡研发了世界上最好最快的新冠病毒试剂盒之一,驰援中国2万多个。随处可见的红外线体温测量器,也是新加坡在SARS时期首创的,最近还改良成了性价比更高的便携版。

杜克-国大医学院也研发出,全球首个通过抗体检验新冠病毒的新方式,从而缕清了本地各大感染群间的关系。新加坡学者的论文和研究成果,更是频频刷屏海内外媒体,为全球防疫提供新参考,新思路。

来源:Mediacorp
从被驱逐到"座上宾"
李光耀在其自传中这样说过:“新加坡的独立是强加在它头上的,对于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

那时新加坡被迫退出联邦,就此独立,孤立无援陷入困境。没有资源,没有存在感,没有土地,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看好它。
然而这个南洋小红点,却一路奋进,创下新加坡模式,抒写小岛国传奇,走上让人称道的四小龙之路。

反观大马,时而要给新加坡断水,时而菜蛋涨价;时而在领空、离岛的归属上发难;时而高铁不建,地铁不修......是博弈还是忌惮?无论是什么,从被驱逐到唇齿相依,从被牵制到自信立言——大马封国,新加坡不会断粮。
今时今日,两国早已站在平等地位,进行着公平的对话了。


来源:李显龙总理 Facebook,李总理致电大马首相,承诺“大家无需担忧,新加坡当局也做好准备。”
很多大国医疗体系面临崩溃,无暇旁顾。新加坡在特殊时期坚声呼吁,留学生尽快回国。
近期新加坡境外输入病例,近一半去过英国。今天,新加坡驻伦敦最高专员公署与新航合作,将为目前人在英国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提供协助,返回新加坡。
撤侨撤的毫无嫌弃,毫不犹豫,我想新加坡民众拿这一本小国护照,却有着十足的安全感吧。

病毒过境,无一幸免。管你是天王老子,富贵贫贱,管你是大国,小国一律面对挑战。无需尬吹,更不必妄自菲薄。

新加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唯一不变的就是
新加坡人的居安思危
当年,没钱没资源没靠山
面临生死攸关的一刻挺了过来
如今,手停口停的小岛民众
也只能不停前行

体面,善良,慷慨
在乱世中保有这一份品格
在灾难中才可能浴火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