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新加坡歷經SARS的洗禮,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從那時起就沒敢大意過!
非典的時候,只有陳篤生醫院等才能接收特殊病患。不同於新加坡非典時期,新加坡的醫院已做好了準備,所有的公立醫院都有能力隔離和診治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

圖源:8視界
就像我們無法看到,隱匿於組屋之中的防空洞,沉睡於地下的防空壕。我們也無從得知,新加坡為末日來臨做好了怎麼樣的準備。

從小漁村到科技興國
,請秒刷或修改文字
55年前,新加坡還是個貧窮小漁村,人均住房面積不足6平,就業率奇低,經濟落後產業單一。民眾無屋避雨,無工可做。街道上滿是垃圾,哪有人關心公共衛生?

那個時候可能沒人會想到,那個替西方國家生產物品的製造業國家,竟成了生物醫藥技術和產品的出口國,占總出口產品的18.6%。
更沒想到在疫情期間,新加坡研發了世界上最好最快的新冠病毒試劑盒之一,馳援中國2萬多個。隨處可見的紅外線體溫測量器,也是新加坡在SARS時期首創的,最近還改良成了性價比更高的便攜版。

杜克-國大醫學院也研發出,全球首個通過抗體檢驗新冠病毒的新方式,從而縷清了本地各大感染群間的關係。新加坡學者的論文和研究成果,更是頻頻刷屏海內外媒體,為全球防疫提供新參考,新思路。

來源:Mediacorp
從被驅逐到"座上賓"
李光耀在其自傳中這樣說過:「新加坡的獨立是強加在它頭上的,對於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

那時新加坡被迫退出聯邦,就此獨立,孤立無援陷入困境。沒有資源,沒有存在感,沒有土地,沒有一個西方國家看好它。
然而這個南洋小紅點,卻一路奮進,創下新加坡模式,抒寫小島國傳奇,走上讓人稱道的四小龍之路。

反觀大馬,時而要給新加坡斷水,時而菜蛋漲價;時而在領空、離島的歸屬上發難;時而高鐵不建,地鐵不修......是博弈還是忌憚?無論是什麼,從被驅逐到唇齒相依,從被牽制到自信立言——大馬封國,新加坡不會斷糧。
今時今日,兩國早已站在平等地位,進行著公平的對話了。


來源:李顯龍總理 Facebook,李總理致電大馬首相,承諾「大家無需擔憂,新加坡當局也做好準備。」
很多大國醫療體系面臨崩潰,無暇旁顧。新加坡在特殊時期堅聲呼籲,留學生儘快回國。
近期新加坡境外輸入病例,近一半去過英國。今天,新加坡駐倫敦最高專員公署與新航合作,將為目前人在英國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提供協助,返回新加坡。
撤僑撤的毫無嫌棄,毫不猶豫,我想新加坡民眾拿這一本小國護照,卻有著十足的安全感吧。

病毒過境,無一倖免。管你是天王老子,富貴貧賤,管你是大國,小國一律面對挑戰。無需尬吹,更不必妄自菲薄。

新加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唯一不變的就是
新加坡人的居安思危
當年,沒錢沒資源沒靠山
面臨生死攸關的一刻挺了過來
如今,手停口停的小島民眾
也只能不停前行

體面,善良,慷慨
在亂世中保有這一份品格
在災難中才可能浴火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