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加坡新增逾8万非居民雇员,多数从事本地人不愿从事的领域,辅助本地劳动力,补充工作队伍,促进新加坡企业蓬勃发展,满足经济成长需求。
1. 新加坡就业市场情况
4月2日,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在国会答复工人党议员严燕松的提问时,列举多项数据展现新加坡就业市场总体情况。

新加坡人力部长陈诗龙 来源:网络
居民雇员指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非居民雇员则是持各类工作证件的外籍人士。
居民就业
新加坡去年居民就业率达66.2%,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居民就业率相比,排名第四。
居民失业率和失业至少25周的居民长期失业率维持低位,各为2.7%及0.7%,已接近全民就业。
非居民就业
新加坡去年总就业人口增加8万8400人,其中超过九成的8万3500人是非居民雇员,居民就业人口仅增加4900人。
在新增的8万3500名非居民雇员中,多达6万4800人是工作准证(Work Permit,简称WP)和其他工作证件持有者,他们多数在本地人不愿从事的领域,如建筑业工作。
剩余的1万8700人,是从事专业人士、经理、执行员与技师(PMET)工作的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简称EP)持有者,以及准专业人士和技师的S准证持有者。
2. 新加坡就业领域情况
EP持有者主要从事行政与支援服务、餐饮服务和零售贸易工作;S准证持有者多从事加工、金融和保险服务,以及海事领域。

新加坡去年居民就业率达66.2% 来源:联合早报
截至去年12月,本地共有38万3900名EP和S准证持有者,比2019年12月疫情前的39万3700人减少近1万人。
2013至2023年,从事PMET工作的本地居民人数增加38万,同期EP和S准证持有者只增加5万。
金融、资讯通信和专业服务等增长型领域,PMET居民增加19万,EP和S准证持有者增加2万。
3. 缩小居民和非居民待遇
陈诗龙强调不能区别对待居民和在本地就业的外国人,不应继续划清居民和非居民界限。
因为对于新加坡来说,在目前已近全民就业的情况下,继续追求居民就业增长并不实际。政府认为更好做法是增加生产力和提高附加价值。

本地居民就业率保持在高水平 来源:联合早报
在劳动市场持续紧缩时,政府在协助居民找到合适工作的基础上,须对外开放,聘请外籍人才辅助本地劳动力,以满足经济成长需求。
蓬勃发展的企业可聘请外籍人才补充工作队伍,不仅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也会随着企业扩张和提高生产力,从而改善整体工资情况。
在过去10年持续招纳外来雇员,这样的做法助力新加坡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加了21.6%。
参考资料:
1. 去年新增逾8万非居民雇员 多数从事建筑工作,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