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加坡遇到的全职爸爸们

2019年10月31日   •   5814次阅读

Richard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全职爸爸。

那是2013年初,我们一家刚搬到上海不久。我独自在家带一岁多的娃,很是无聊。

做了一番调查后,我在一个”Shanghaimama“的网站上找到约Playdate的小组(即带娃一起聚会)。成员大多为美籍华人,也有几个金发的,大家每周轮流组织活动。说是活动,其实所费精力不多。把家里的玩具拿出来让年龄相仿娃娃们玩,再准备些小零食招待即完事。每次参与人数大概7-8个,清一色为妈妈。

在我加入几个月后,小组第一次出现了一位爸爸。他是Richard,来自澳大利亚,本职是厨师。因为太太被派来上海工作,他卖掉在澳餐厅,当起了全职爸爸。

记得轮到在他家办聚会时,他使出专业厨师功力,给我们做了他的拿手好菜:香炸葫芦瓜花蕊和自制鹅肝酱。鹅肝酱是他厨房主打,希望能打进上海市场。他一边给我们介绍,一边把一岁半的女儿放进儿童高凳上。同时,他搬来椅子,准备给女儿喂食。

女儿贪玩,嘴巴吃着手里还拿着玩具不放。Richard放下勺子,轻轻拿走玩具,语气认真而平和地对女儿说:“我们说好的哦,吃饭不玩玩具啊。”

小女孩并没有抗议,乖乖交出玩具后,张开嘴巴接住食物。在场的几位妈妈看到此景,纷纷忍不住带着赞美的语气说,这个习惯太好了,然后吐槽自己给娃喂饭经历。Richard听了,和妈妈们热烈讨论起来。他身材高大,壮实,可说起女儿的事情,却温柔得如一只熊猫。

后来,由于妹妹出生,哥哥上幼儿园,我再也抽不出时间参加聚会,也没再接触任何全职奶爸。等再次认识另一位全职爸爸时,我才知道,这些随妻子外派,或者来沪后全职照顾孩子的男士们,在上海了拥有了十分入乡随俗的称呼——Guytai,即男性太太。

新认识的这位Guytai是我先生上司的丈夫,Ben,瑞典人。也是由于妻子工作调动,他放弃了工作,来上海成为家庭主男。他有两个学龄孩子,每天的任务便是骑着电瓶车,送孩子上学放学。

他们一家住在我家楼上。平日我带娃进进出出,也时常碰见他。毕竟男女有别,我不能像和其他妈妈一样,随时约他出来吃饭聊天。

我们只是浅浅打个招呼,然后各忙各的了。唯有几次我们两家人聚餐,我问Ben孩子上学后都做什么,他说,事情还挺多的,摄影,骑车,孩子学校活动。这归功于Guytai在上海日渐壮大的群体。发起人建立了网站,供不同背景的Guytai们聚会,交流。

我一直好奇“Guytai”这个词的原创性,也很想知道这个群体的故事。只是我们后来搬离了上海,念头渐渐淡忘了。直到最近,我偶遇来自杭州的奶爸后,想法重新燃烧起来。

经过一番跟踪,我找来五位奶爸,分别来自日本,中国,巴西,立陶宛,均定居在新加坡。

他们有的全职,有的在休爸爸假。每个人的背景各不相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有趣的共性:例如,他们的朋友圈很窄,除了妻子,基本不主动认识其他爸爸朋友。又例如,他们都一致认为,长时间和孩子相处后,自己成为了更好的人。至于“更好”体现在哪些方面,下面就来听听这几位奶爸的故事吧。

能见证孩子每天成长

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呢!

日本爸爸/工藤先生

和朋友说起,我即将采访一位日本全职爸爸时,所有人的反应都是:哇,这可少见!的确,日本爸爸在陪伴孩子的时间上,比其他发达国家都少。全日本男性雇员中,只有1%愿意从工作中挤出时间来照顾孩子。“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日本依然根深蒂固。

因此,通过女儿的好朋友遇到工藤先生这位日本全职爸爸,我可谓十分幸运。

工藤先生曾是爱立信公司工程师,在美国接受过教育。因为太太是新加坡人,工藤先生2008年辞去工作,随太太来到新加坡。

在新国家找工作可不容易,尤其对于外国人。因多番努力找工作无果,而太太事业又稳步发展,工藤先生决定赋闲在家。待大女儿2011年出生,工藤先生自动成为全职奶爸。

“觉得难吗?”我问,“刚开始照顾孩子时。”

听到问题,工藤先生低下头思考。他戴着黑框眼镜,脸修长而斯文,表情和我见到的许多日本男人不一样。既没有那种堆起笑容的谄媚,也没有地铁上白领的冷漠。他看上去很从容,不徐不疾地告诉我答案。

大女儿出生三个月,工藤先生的太太就得回去工作了。家里请了女佣,但工藤先生觉得带孩子还是应该亲力亲为。他看了许多育儿书籍,学著书上建议,把每天的喂奶时刻都排在Excel表格上。换尿布,哄睡,工藤先生一样也没落。

“照顾孩子很难,”工藤先生说,“但这是责任,逃避不得。”

现在,两个女儿都上小学了。工藤先生每天接送她们放学。他家有车,但还是决定放学和女儿们一起走40多分钟,坐巴士回家。回家后,工藤先生辅导孩子日文作业,陪她们一起练琴。因为工藤先生自己也喜欢弹钢琴,三个人六只手联弹,是他最享受的亲子时光。

给我描述日常生活时,工藤先生两边嘴角轻轻翘起,很内敛,也很满足。但走上一条与日本主流迥异的路,其他日本同胞又如何看待他呢?

“呵,他们连话都不愿意和我说。” 工藤先生回答,有点无奈。

工藤先生口中的”他们“,指的是在新加坡遇到的一些日本白领男士。他们看不起工藤先生在家带孩子,认为他无关重要,不会为他们的仕途带来任何利益。所以就算日本人聚会,也从来不和他说话。反倒日本妈妈们,听到工藤先生是全职奶爸,纷纷点头称赞,还适时给予帮助。

对于这种差别对待,工藤先生表示自己早想通了。他说日本是一个布满规规条条的社会,大部分人都在乖乖遵守,因为他们害怕被孤立,害怕和别人不一样。但他不怕,他坚信真正的朋友,才不会在乎他是否在家带孩子。

不过,当被问到家人的看法,工藤先生沉默了许久。有那么几秒,我甚至以为他会结束采访。无声叹了口气,工藤先生说话了。

他来自一个传统日本家庭,父亲是军人,话少得可怜,父子俩几乎没什么交流。直到父亲去世,工藤先生说,他都不晓得父亲脑袋里在想什么。至于母亲,对儿子的“无所作为”颇有微词。只不过媳妇儿孝顺,两个孙女聪明伶俐,这么多年过去,也不得不接受了。

家庭主男3年,全职爸爸8年,工藤先生说,他现在特别理解家庭主妇的难处。每天照顾孩子,张罗全家起居饮食,还要忍受孤独。他说刚来新加坡那几年,他也经历过孤独与抑郁。幸好后来带孩子忙起来,尽量不让自己胡思乱想。

谈到未来,工藤先生和我分享了他朋友的故事。此友人曾是NHK主播,工作繁忙,错过了孩子的成长,现在极其后悔。所以工藤先生说,

“能见证孩子每天成长,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呢!”

男人体内的母性,需要多看书来激发

中国爸爸/丁林

我总能在学校图书馆碰到丁林。放学后,他带着两个孩子到图书馆。两个孩子还小,上幼儿园,他帮他们挑了几本简单的英语书,找到安静的角落,轻声朗读起来。

那时我还不认识丁林,可他给我的印象诚实而可靠:短头发,运动短袖短裤,一个简单的背包,毫无花哨装扮。更重要的是,每天抽得出时间来接送娃,凭我的观察,要不自己创业,要不全职爸爸。我试探著走进问他,果然,在家创业的全职爸爸。我询问他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带娃经历,他一口答应了。

丁林来自中国北方。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澳大利亚进修,然后回国定居上海。三年前,举家来到新加坡。

在还未成为奶爸前,丁林工作很忙碌。他就职于国际知名电商,工作之余考取了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平时只有晚上8,9点后,才有时间陪一会儿孩子。后来生了老二,搬了国家,家里老人帮不上忙,妻子事业又不能放弃。刚好丁林开始创业,可以在家办公,工作时间也灵活。于是,丁林就成了在家上班的全职爸爸。

“你们家请佣人了吗?”我问。

“请了,”丁林说,“但不能完全放心。”

丁林举了个平常例子。他带孩子去游泳,佣人收拾泳衣,却把防晒霜给忘了。

“怎么可以忘了呢?”丁林说,眉头皱了起来,心疼孩子的心情全摊在脸上。我能看出,这个外表算不上精细的男人,内心细腻得很。

从孩子一出生,丁林就全程参与。但他觉得不够,买来育儿书籍恶补。这也是他宁愿在家工作也不把孩子完全交给佣人的原因,他说教育一定得亲历而为。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台湾妈妈写的,另一本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他说,第一本是指导思想,一切以爱出发,什么是表达爱的正确方法。第二本则是操作,学习关于教育和沟通的正确方法。

他说,男人大多感情没那么细腻和有耐心,不激发出体内母性的那部分力量,很难做到和孩子的正确交流与沟通。

除了细腻,丁林还有一招杀手锏。他会做饭,几乎是专业级别。还在澳大利亚留学时,丁林曾在西餐厅打工,所以什么意面牛排都难不倒他。他中餐也做得很好,要是遇到新鲜的猪腰子,他会花上两小时来做一碗很正斗的猪腰面。

“那孩子每天的菜谱,也是你安排的吗?”我问。

丁林点点头,给我发来他设计的菜单,荤菜、素菜、海鲜、汤、主食、甜点,全部加起来快80道菜式,足以撑起餐厅门面。我再仔细阅读,发现菜谱里既有简单的清炒蔬菜,也包括需要花费很多功夫的炖汤类,还有很考验手艺的面食如披萨,手擀面,肉夹馍。

想想我平时给娃做的饭菜,要不面条,要不把烹调任务直接扔给烤箱,实在自叹不如。丁林却摆摆手说,

“嗨,我喜欢弄吃的罢了。”

自从在家带孩子后,丁林只有等孩子晚上睡着后,才有时间打理自己的创业公司。和朋友聚会,他基本抽不出时间来了,更不用说认识其他爸爸们。所以,妻子成了丁林唯一的倾诉对象。他说,在家带孩子后,他明白了带孩子的累。他很感激妻子,无论下班后多疲倦,也耐心听他诉苦。

我问丁林,计划在家带娃到何时。丁林顿了顿说,“没想过”。转而又掐指算了算,自言自语道:“你看还有初中,高中,那时功课也重呢。”

“起码到大学吧!”丁林说,神情异常坚定。

心里藏着演员梦的全职爸爸

中国爸爸/刘锴

今年八月中,我总在接娃路上碰到这样一位男士。他的装扮很有风格,草帽,花衬衫,长了许多刺的背包。我看他和我走进同一间学校,也和我一样顺着过道,一头扎进焦急等候的家长堆里。

我于是开始留心观察,发现每次接完孩子,他都会和孩子坐到饭堂的一角,从背包里拿出粉色的小饭盒,打开,把一瓶牛奶和四片饼干递给孩子。吃完,两人有说有笑地往家的方向走去。

出于对这位潜在全职奶爸的好奇,我终于有一天主动和他攀谈起来。他大方地介绍自己叫刘锴,搬来新加坡不到一个月。

“你是全职爸爸吗?” 我问。

“是呀”,刘锴说,很自豪地补充道,“女儿是我一手带大的。”

刘锴和妻子来自大西北。但过去十多年,一直居住在杭州。他原本供职于朋友的创业公司,后来公司裁员,刚好太太又怀孕。鉴于家里父母不能长期帮忙,妻子工作又稳定,刘锴便主动提出留在家里,自然进入全职爸爸角色。

但这条路一开始走得并不容易。孩子刚生下来那会儿,刘锴母亲和丈母娘都来了。四个大人围着一小娃转,小娃一哭,大人就闹,纷纷扰扰,刘锴实在受不了。可是,他那时带娃经验为零。再说,一个大男人也能带好娃?

但他下定决心了,赶紧学会自己带娃,好让两方家长省心之余,也还他和妻子一份清净。

哄娃睡觉是刘锴给自己的第一项“试验项目”。他看着丈母娘抱着十几天大的女儿,晃着晃着就把娃哄著了。

“这太神奇了!” 刘锴说。

他也想学会,可又觉得丈母娘的方法太费力。于是,刘锴设想了另一套方案,并在女儿身上“做试验”。女儿快到午睡时间,刘锴找来一本唐诗。他一边抱着女儿,一边用单调的语调来念,从“静夜思”一直到“琵琶行”,足足念了差不多一小时,女儿终于睡着了。之后,女儿入睡时间逐渐缩短,还因此喜欢上了唐诗。

1/2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