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尝到胜利的味道后,刘锴开始相信自己的带娃能力。尽管丈母娘半信半疑,刘锴还是把老人送回老家,独立揽起带娃任务。那时女儿还不会走路,刘锴一个人要做饭,做家务。但他不怕,把女儿放进婴儿高凳,连人带凳搬到厨房,刘锴一边做饭一边高唱“敢问路在何方”,安抚女儿同时还兼顾炒菜,两全其美!
“你可真厉害!”我赞叹道,说起自己当初只要娃在旁,无论做什么都胆战心惊,生怕一分神娃就哭闹。刘锴说,“孩子是大人情绪的镜子,我们紧张,孩子就紧张,所以保持情绪稳定很重要”。
“可如何做到呢?”我问。
“我让女儿给我喊停。”刘锴说,“一看到我情绪不对,就赶紧提意见说,‘爸爸不要这么生气说话。’这样我就能重新调整。”
怪不得在学校看到他们父女俩那么融洽,原来是这样沟通。刘锴点头说,正因如此,女儿比同龄人情商高,不容易急躁。
现在搬来新加坡,刘锴怕女儿中文跟不上国内进度,自创出一套拼音课件。我浏览了他的Ppt,还挺有趣。例如第一节课讲“a”,刘锴配上口诀“圆脸小辫儿aaa,嘴巴张大aaa”。又如“fei”的拼音,他在旁写上了“肥猪拱门”,还标了两只彩色的小猪。
每天放学回来,女儿必定主动提出学习这套拼音教材。刘锴说,学习一定要兴趣引入。孩子觉得好玩入门了,坚持下去就不难了。
最近,刘锴妻子怀二胎了。为了哄妻子开心,每天打点好孩子送上学后,刘锴回家一定还要和妻子共进早餐。他在这里没什么朋友,也不打算认识其他爸爸们。把妻子和女儿照顾好,是刘锴一天最大的成就。
我问刘锴,等二胎生下来,打算请佣人吗?刘锴摇摇头。自己把女儿带得健健康康,知书识礼,连丈母娘都刮目相看,第二个孩子肯定没问题。
不过,刘锴心里,可藏着一个很大的梦想。
“当演员!” 刘锴说,“孩子越大,我越放手。然后,去横店碰碰运气!”
4个月爸爸假,我终于明白了做父亲的责任与意义
巴西爸爸/Roger
“其实我算不上全职爸爸。”Roger说着,把其联络方式递给我。
他已答应和我分享做全职爸爸的经历,可不知为何又犹豫了,所以才说了这句话。我也以为他想放弃,最后电邮确认时,Roger竟同意见面,这才有了他的故事。
Roger来自巴西,在某国际网络社交媒体从事广告行业。这条信息或许和全职爸爸毫无联系,但正因为供职于此公司,Roger才得以享用长达4个月的爸爸假,从而成为一名短暂的全职爸爸。
“四个月爸爸假!”我说,“新加坡的宜家公司也没有这么好的员工福利呢!”
Roger点点头,笑了笑。他给我的印象总很休闲,说话慢悠悠,走路慢悠悠,和我印象中热烈的巴西桑巴或巴西足球有点不一样。可这么一个沉得住气的人,第一天休爸爸假,就被一个小小的问题弄得抓狂:
女儿的头发,怎么弄呢?
那天,正好妻子临盆二胎,已住进医院。出发前,妻子已给Roger临时抱佛脚,可面对女儿的披肩头发,Roger紧张得几乎咬破嘴唇。这千万条发丝,应该如何放进水里洗呢?洗完,又该如何弄干?毛巾?吹风机?还是晾在太阳底下晒?啊,谢天谢地,终于干了!可女儿要求马尾辫,这什么玩意儿?梳子战战兢兢地刚碰到头发,女儿喊起来了:
“你弄疼我了,爸爸!”
“对不起,对不起!” Roger恨不得把十指手指头都塞进嘴巴里咬,好让自己镇定下来。
幸亏,还是女儿来搭救。她从Roger手中拿过梳子,自己对照镜子梳起来。
“喏,爸爸,先把头发分几小撮梳开,然后这样用橡皮筋扎起来,知道吗?” 女儿回头转向Roger,眼光含着期待,期待眼前的爸爸赶紧成长。
说来惭愧,自从女儿出生,Roger几乎很少参与家务。因为妻子是全职妈妈,也喜欢照顾孩子,所以就算家里没请佣人,Roger也用不上帮忙换尿布或喂奶。他能做到的只有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玩。
Roger说,在他来自的国度——巴西,传统角色分工依然普遍存在当今社会:母亲,一定得带孩子,会做饭。父亲呢,会赚钱即可,而且要比妻子赚得多,这才算个真正男子汉。所以,全职爸爸的概念对于Roger,算是陌生。加上大女儿出生时,他们住在马来西亚。那儿的爸爸假只有......两天。
来新加坡后,正好新入职公司给予这样的福利,Roger便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全职爸爸的经历。
跨越了女儿头发这一障碍,Roger逐渐上手。因为家住得离学校有点距离,Roger给他和女儿设计了最佳接送交通工具,即上学的士,放学公车。他说他很享受每天放学,牵着女儿的手,慢慢听她讲和班上哪个小朋友成为好朋友。到了家,Roger陪女儿游泳,玩耍,一直到女儿睡着。他说,在家陪孩子比上班累多了。有时候,他很想念上班的时光。但想到现在能多陪陪女儿和家人,也是另一种满足。
我问Roger,“你会做饭吗?”
Roger摇摇头说,“你知道巴西男人只会做两种菜:烧烤和(外卖)Pizza。”所以孩子的饮食,太太搞定。大人吃的,Roger基本靠外卖解决。幸亏新加坡近几年外卖事业蓬勃发展,Roger趁机尝遍各国美食。

11月,Roger即将休假结束,重返职场。我问他:这几个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Roger努起长满络腮胡的嘴巴,思考了片刻。然后,他很认真地和我分享了以下这段话:
“育儿这件事,女性显然更具优势。孩子天生就依恋母亲,加上妈妈在孩子身上付出更多时间,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很容易建立。相反,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则需要更多投入才得以建立。我很高兴过去几个月,有机会和孩子朝夕相处。这些时光让我终于懂得,作为父亲的责任与意义。”
喜欢创业,更喜欢带娃
立陶宛爸爸/Rimas
2013年,Rimas正式成为全职爸爸。他并非新手上路,早在2001年,他就给第一个孩子换过尿布——这是他第三次当爸爸。
他是我在新加坡认识的几个立陶宛朋友之一。第一次见面,我就看得出他是一个被上天赋予了善良的人。圆圆的脸庞,圆圆的肚子,很有笑面佛的面相。
我们约在他家的办公室进行采访。他特意给我们俩都倒了红酒,好让工作变成享受。他家的白底黑斑小狗,自作主张也把自己请进来。Rimas拍拍小狗的背脊,小狗乖乖躺在他肥厚的大脚旁。
Rimas大的两个孩子已经上高中,是他从上一段婚姻带来的。和前妻离婚时,法官把俩孩子判给了前妻,Rimas只准许周末探访权。后来,前妻因身体原因,无法独立照顾孩子。一个电话,Rimas便把孩子们接过来。彼时,他已与现任妻子共组家庭。
2013年,Rimas和妻子迎来他们的第一个宝宝。妻子为某著名咨询公司高管,产假休了三个月就急着回去工作。Rimas本也身处要职,是一间小型广告公司总经理,但他想抽时间多陪陪孩子。
按道理,立陶宛,这个波罗的海小国的产假政策,完全媲美北欧国家。新妈妈享有18周带薪产假,新爸爸4周。之后,父母轮休另外的156周假期。Rimas遂和公司提出一年的爸爸假,公司没有批准,回头把他开除了。
“就这样开除了?!”我很是惊讶。
“嘿,公司政治嘛。” Rimas乐呵呵地说。
“你当时觉得难过吗?”
“难过?” Rimas反问,“我开心都来不及呢,哈哈。”
被开除了的Rimas,每天在家照顾孩子,喂奶,换尿布,十几年前的技能又重温了一遍。家里两个哥哥姐姐都很疼爱这个小妹妹,他们当时一个15岁,一个12岁,每天自己上学放学做作业,比较省心。尤其大女儿,非常独立。因为成了一家五口,原来的两房两厅住不下,Rimas在同一楼层再买了一间小公寓,给大女儿单独住。
“她那时才14岁呢!” Rimas说,一副骄傲老爸的样子。
至于儿子,青春期时只顾著玩游戏,很是让Rimas费心了一段时间。但现在想起,Rimas觉得这些都是带孩子必须面对的挑战,保持轻松心态就好。
待小女儿上托儿所,Rimas开始创业。因为抓住了市场机遇,他成立了自助仓事业,是立陶宛第一个涉足此领域的生意人。我问他,创业需要很多时间精力,加上照顾三个孩子,如何兼顾得来?
“没什么难的啊!”Rimas耸耸肩。他说,创业前的准备,大多能在家里完成。加上他有人脉,又是做广告出身,事业很快上轨道。不到一年,他雇了5名员工,自己只上半天班,剩下时间都来陪孩子。
Rimas很喜欢户外运动。只要一有假期,他就带上一家人出游。别看他身材属微胖型,可是滑浪风帆好手。孩子在他的影响下,也个个能爬山滑雪。Rimas说,做家长需要适当给孩子一个推力。就算他们对某些事物害怕,恐惧,只要挑战成功第一次,以后就再也不怕了。

我问Rimas,既然立陶宛产假政策福利那么好,在他的国家全职爸爸是否像北欧国家一样多?Rimas摇摇头。他说在立陶宛,定义男人是否成功,标准依然只有一条:赚钱。
“你的朋友会觉得你是失败的吗?”
“嗨,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呢?”Rimas说。他觉得做全职爸爸,能学到更多生活知识,可比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有趣。
由于妻子工作调动,一年前Rimas一家搬来新加坡。在孩子们的学校,倒能碰到多一点全职爸爸。但在女儿班的群里介绍时,他还总被先入为主是全职妈妈。以前在立陶宛的生意,卖掉了。每天送完孩子上学,他说,一定得找点事情来干,成天躺在沙发看电视,一不小心就成沙发土豆。
我问他有没有主动认识其他爸爸们,他摇摇头,说去学了游戏设计。课程不怎么样,起码让自己忙碌起来。
Rimas也许还得在新加坡住上两三年,他转得飞快的商业头脑,又开始到处嗅闻商机。但他说,相比照顾孩子,这些都可以从长计议。我问他,当初决定在家带孩子,后悔吗?
Rimas嘴角调皮地翘了翘,“你认为呢?”
“来,”他递过来酒杯,“干杯。”

这些爸爸哪里不男人了呢
和五位全职爸爸聊天,很奇妙,感觉我们是同行,就算不说话,也对彼此的工作有所了解。
在家带孩子,远比外人看起来难。每天送娃,买菜,做饭,做家务,接娃,作业,课外活动,吃饭,洗澡,哄娃睡觉。没有新鲜感,没有同事鼓舞,什么团队建设?想都不用想。每天的生活,像身陷轮回,一圈又一圈,永不见出头日。渐渐地,“自我”会如旧衣服,被日常磨得千创百孔。更不用说孤独,路上每个人都似乎朝着自由奔去,只有留在家带娃的人,捆绑,被困。
我无法告诉你,过去八年全职妈妈生涯,我的精神崩溃成碎片多少次。可我是女人,我可以哭,我可以抱怨,我可以拉下脸带娃去别人家蹭饭。而这些全职爸爸们,除了妻子,他们很少伸手寻求帮助,也几乎不让别人走进心扉,就像一座座,孤独的小岛。
所以,带娃这件事,全职爸爸面临的期待更苛刻。正如文中几位爸爸提到,社会衡量一个男人成功与否,依然金钱至上。可这些爸爸们,以另一种方式给家人撑起一片天,哪里不男人了呢?
看来,什么是“真正男子汉”,是时候重新下定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