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嘗到勝利的味道後,劉鍇開始相信自己的帶娃能力。儘管丈母娘半信半疑,劉鍇還是把老人送回老家,獨立攬起帶娃任務。那時女兒還不會走路,劉鍇一個人要做飯,做家務。但他不怕,把女兒放進嬰兒高凳,連人帶凳搬到廚房,劉鍇一邊做飯一邊高唱「敢問路在何方」,安撫女兒同時還兼顧炒菜,兩全其美!
「你可真厲害!」我讚嘆道,說起自己當初只要娃在旁,無論做什麼都膽戰心驚,生怕一分神娃就哭鬧。劉鍇說,「孩子是大人情緒的鏡子,我們緊張,孩子就緊張,所以保持情緒穩定很重要」。
「可如何做到呢?」我問。
「我讓女兒給我喊停。」劉鍇說,「一看到我情緒不對,就趕緊提意見說,『爸爸不要這麼生氣說話。』這樣我就能重新調整。」
怪不得在學校看到他們父女倆那麼融洽,原來是這樣溝通。劉鍇點頭說,正因如此,女兒比同齡人情商高,不容易急躁。
現在搬來新加坡,劉鍇怕女兒中文跟不上國內進度,自創出一套拼音課件。我瀏覽了他的Ppt,還挺有趣。例如第一節課講「a」,劉鍇配上口訣「圓臉小辮兒aaa,嘴巴張大aaa」。又如「fei」的拼音,他在旁寫上了「肥豬拱門」,還標了兩隻彩色的小豬。
每天放學回來,女兒必定主動提出學習這套拼音教材。劉鍇說,學習一定要興趣引入。孩子覺得好玩入門了,堅持下去就不難了。
最近,劉鍇妻子懷二胎了。為了哄妻子開心,每天打點好孩子送上學後,劉鍇回家一定還要和妻子共進早餐。他在這裡沒什麼朋友,也不打算認識其他爸爸們。把妻子和女兒照顧好,是劉鍇一天最大的成就。
我問劉鍇,等二胎生下來,打算請傭人嗎?劉鍇搖搖頭。自己把女兒帶得健健康康,知書識禮,連丈母娘都刮目相看,第二個孩子肯定沒問題。
不過,劉鍇心裡,可藏著一個很大的夢想。
「當演員!」 劉鍇說,「孩子越大,我越放手。然後,去橫店碰碰運氣!」
4個月爸爸假,我終於明白了做父親的責任與意義
巴西爸爸/Roger
「其實我算不上全職爸爸。」Roger說著,把其聯絡方式遞給我。
他已答應和我分享做全職爸爸的經歷,可不知為何又猶豫了,所以才說了這句話。我也以為他想放棄,最後電郵確認時,Roger竟同意見面,這才有了他的故事。
Roger來自巴西,在某國際網絡社交媒體從事廣告行業。這條信息或許和全職爸爸毫無聯繫,但正因為供職於此公司,Roger才得以享用長達4個月的爸爸假,從而成為一名短暫的全職爸爸。
「四個月爸爸假!」我說,「新加坡的宜家公司也沒有這麼好的員工福利呢!」
Roger點點頭,笑了笑。他給我的印象總很休閒,說話慢悠悠,走路慢悠悠,和我印象中熱烈的巴西桑巴或巴西足球有點不一樣。可這麼一個沉得住氣的人,第一天休爸爸假,就被一個小小的問題弄得抓狂:
女兒的頭髮,怎麼弄呢?
那天,正好妻子臨盆二胎,已住進醫院。出發前,妻子已給Roger臨時抱佛腳,可面對女兒的披肩頭髮,Roger緊張得幾乎咬破嘴唇。這千萬條髮絲,應該如何放進水裡洗呢?洗完,又該如何弄乾?毛巾?吹風機?還是晾在太陽底下曬?啊,謝天謝地,終於乾了!可女兒要求馬尾辮,這什麼玩意兒?梳子戰戰兢兢地剛碰到頭髮,女兒喊起來了:
「你弄疼我了,爸爸!」
「對不起,對不起!」 Roger恨不得把十指手指頭都塞進嘴巴里咬,好讓自己鎮定下來。
幸虧,還是女兒來搭救。她從Roger手中拿過梳子,自己對照鏡子梳起來。
「喏,爸爸,先把頭髮分幾小撮梳開,然後這樣用橡皮筋紮起來,知道嗎?」 女兒回頭轉向Roger,眼光含著期待,期待眼前的爸爸趕緊成長。
說來慚愧,自從女兒出生,Roger幾乎很少參與家務。因為妻子是全職媽媽,也喜歡照顧孩子,所以就算家裡沒請傭人,Roger也用不上幫忙換尿布或喂奶。他能做到的只有周末,帶孩子去遊樂場玩。
Roger說,在他來自的國度——巴西,傳統角色分工依然普遍存在當今社會:母親,一定得帶孩子,會做飯。父親呢,會賺錢即可,而且要比妻子賺得多,這才算個真正男子漢。所以,全職爸爸的概念對於Roger,算是陌生。加上大女兒出生時,他們住在馬來西亞。那兒的爸爸假只有......兩天。
來新加坡後,正好新入職公司給予這樣的福利,Roger便開始了人生第一次全職爸爸的經歷。
跨越了女兒頭髮這一障礙,Roger逐漸上手。因為家住得離學校有點距離,Roger給他和女兒設計了最佳接送交通工具,即上學的士,放學公車。他說他很享受每天放學,牽著女兒的手,慢慢聽她講和班上哪個小朋友成為好朋友。到了家,Roger陪女兒游泳,玩耍,一直到女兒睡著。他說,在家陪孩子比上班累多了。有時候,他很想念上班的時光。但想到現在能多陪陪女兒和家人,也是另一種滿足。
我問Roger,「你會做飯嗎?」
Roger搖搖頭說,「你知道巴西男人只會做兩種菜:燒烤和(外賣)Pizza。」所以孩子的飲食,太太搞定。大人吃的,Roger基本靠外賣解決。幸虧新加坡近幾年外賣事業蓬勃發展,Roger趁機嘗遍各國美食。

11月,Roger即將休假結束,重返職場。我問他:這幾個月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Roger努起長滿絡腮鬍的嘴巴,思考了片刻。然後,他很認真地和我分享了以下這段話:
「育兒這件事,女性顯然更具優勢。孩子天生就依戀母親,加上媽媽在孩子身上付出更多時間,母親與孩子的關係很容易建立。相反,父親和孩子的關係,則需要更多投入才得以建立。我很高興過去幾個月,有機會和孩子朝夕相處。這些時光讓我終於懂得,作為父親的責任與意義。」
喜歡創業,更喜歡帶娃
立陶宛爸爸/Rimas
2013年,Rimas正式成為全職爸爸。他並非新手上路,早在2001年,他就給第一個孩子換過尿布——這是他第三次當爸爸。
他是我在新加坡認識的幾個立陶宛朋友之一。第一次見面,我就看得出他是一個被上天賦予了善良的人。圓圓的臉龐,圓圓的肚子,很有笑面佛的面相。
我們約在他家的辦公室進行採訪。他特意給我們倆都倒了紅酒,好讓工作變成享受。他家的白底黑斑小狗,自作主張也把自己請進來。Rimas拍拍小狗的背脊,小狗乖乖躺在他肥厚的大腳旁。
Rimas大的兩個孩子已經上高中,是他從上一段婚姻帶來的。和前妻離婚時,法官把倆孩子判給了前妻,Rimas只准許周末探訪權。後來,前妻因身體原因,無法獨立照顧孩子。一個電話,Rimas便把孩子們接過來。彼時,他已與現任妻子共組家庭。
2013年,Rimas和妻子迎來他們的第一個寶寶。妻子為某著名諮詢公司高管,產假休了三個月就急著回去工作。Rimas本也身處要職,是一間小型廣告公司總經理,但他想抽時間多陪陪孩子。
按道理,立陶宛,這個波羅的海小國的產假政策,完全媲美北歐國家。新媽媽享有18周帶薪產假,新爸爸4周。之後,父母輪休另外的156周假期。Rimas遂和公司提出一年的爸爸假,公司沒有批准,回頭把他開除了。
「就這樣開除了?!」我很是驚訝。
「嘿,公司政治嘛。」 Rimas樂呵呵地說。
「你當時覺得難過嗎?」
「難過?」 Rimas反問,「我開心都來不及呢,哈哈。」
被開除了的Rimas,每天在家照顧孩子,喂奶,換尿布,十幾年前的技能又重溫了一遍。家裡兩個哥哥姐姐都很疼愛這個小妹妹,他們當時一個15歲,一個12歲,每天自己上學放學做作業,比較省心。尤其大女兒,非常獨立。因為成了一家五口,原來的兩房兩廳住不下,Rimas在同一樓層再買了一間小公寓,給大女兒單獨住。
「她那時才14歲呢!」 Rimas說,一副驕傲老爸的樣子。
至於兒子,青春期時只顧著玩遊戲,很是讓Rimas費心了一段時間。但現在想起,Rimas覺得這些都是帶孩子必須面對的挑戰,保持輕鬆心態就好。
待小女兒上託兒所,Rimas開始創業。因為抓住了市場機遇,他成立了自助倉事業,是立陶宛第一個涉足此領域的生意人。我問他,創業需要很多時間精力,加上照顧三個孩子,如何兼顧得來?
「沒什麼難的啊!」Rimas聳聳肩。他說,創業前的準備,大多能在家裡完成。加上他有人脈,又是做廣告出身,事業很快上軌道。不到一年,他雇了5名員工,自己只上半天班,剩下時間都來陪孩子。
Rimas很喜歡戶外運動。只要一有假期,他就帶上一家人出遊。別看他身材屬微胖型,可是滑浪風帆好手。孩子在他的影響下,也個個能爬山滑雪。Rimas說,做家長需要適當給孩子一個推力。就算他們對某些事物害怕,恐懼,只要挑戰成功第一次,以後就再也不怕了。

我問Rimas,既然立陶宛產假政策福利那麼好,在他的國家全職爸爸是否像北歐國家一樣多?Rimas搖搖頭。他說在立陶宛,定義男人是否成功,標準依然只有一條:賺錢。
「你的朋友會覺得你是失敗的嗎?」
「嗨,幹嘛在乎別人怎麼想呢?」Rimas說。他覺得做全職爸爸,能學到更多生活知識,可比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有趣。
由於妻子工作調動,一年前Rimas一家搬來新加坡。在孩子們的學校,倒能碰到多一點全職爸爸。但在女兒班的群里介紹時,他還總被先入為主是全職媽媽。以前在立陶宛的生意,賣掉了。每天送完孩子上學,他說,一定得找點事情來干,成天躺在沙發看電視,一不小心就成沙發土豆。
我問他有沒有主動認識其他爸爸們,他搖搖頭,說去學了遊戲設計。課程不怎麼樣,起碼讓自己忙碌起來。
Rimas也許還得在新加坡住上兩三年,他轉得飛快的商業頭腦,又開始到處嗅聞商機。但他說,相比照顧孩子,這些都可以從長計議。我問他,當初決定在家帶孩子,後悔嗎?
Rimas嘴角調皮地翹了翹,「你認為呢?」
「來,」他遞過來酒杯,「乾杯。」

這些爸爸哪裡不男人了呢
和五位全職爸爸聊天,很奇妙,感覺我們是同行,就算不說話,也對彼此的工作有所了解。
在家帶孩子,遠比外人看起來難。每天送娃,買菜,做飯,做家務,接娃,作業,課外活動,吃飯,洗澡,哄娃睡覺。沒有新鮮感,沒有同事鼓舞,什麼團隊建設?想都不用想。每天的生活,像身陷輪迴,一圈又一圈,永不見出頭日。漸漸地,「自我」會如舊衣服,被日常磨得千創百孔。更不用說孤獨,路上每個人都似乎朝著自由奔去,只有留在家帶娃的人,捆綁,被困。
我無法告訴你,過去八年全職媽媽生涯,我的精神崩潰成碎片多少次。可我是女人,我可以哭,我可以抱怨,我可以拉下臉帶娃去別人家蹭飯。而這些全職爸爸們,除了妻子,他們很少伸手尋求幫助,也幾乎不讓別人走進心扉,就像一座座,孤獨的小島。
所以,帶娃這件事,全職爸爸面臨的期待更苛刻。正如文中幾位爸爸提到,社會衡量一個男人成功與否,依然金錢至上。可這些爸爸們,以另一種方式給家人撐起一片天,哪裡不男人了呢?
看來,什麼是「真正男子漢」,是時候重新下定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