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7月17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健康论坛》上,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就这一议题发表了演讲,他强调老龄化不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各国经济、退休和教育制度的重要议题。

图源:FACEBOOK
王乙康指出:“社会老龄化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由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增长了,寿星越来越多;另一个则是出生率不高,人口无法自然补充。一边是老人越来越多,另一边是年轻人越来越少,因此,社会老龄化步伐加速。”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最大社会发展挑战。
全世界都在变老,唯独印度和非洲国家尚未明显 根据国际通行的老龄化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老龄社会,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20%为超老龄化社会——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然而,与这些国家相比,新加坡的老龄化速度更为迅速。 据《财经》杂志报道,老龄化率从7%上升到14%所需时间,法国经历了126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69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4年,中国21年,而新加坡仅用了19年,这一速度凸显了老龄化的快速进程。 老龄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最大社会发展挑战,唯独印度和非洲国家尚未明显。
老龄化问题可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
在经济层面,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尤为显著。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养老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导致工作年限需要相应延长,以新加坡为例,该国计划在2030年前将退休和重新雇佣年龄分别调高至65岁和70岁。王乙康表示,科技的进步减少了工作岗位对体能的需求,为年长者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力,但同时也使得擅长人际交往的年长者在职场上变得更为珍贵。

图源:FACEBOOK
在教育层面,王乙康认为,老龄化问题对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人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因此,教育应延伸至行业和工作上的终生学习,他提到欧洲国家在终身教育和培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传统,新加坡在推行技能创前程计划时,积极借鉴了欧洲的经验。
在退休保障方面,王乙康表示,即便年长者工作更长时间,退休保障的充足性仍然是关键。国家资助公民养老的方式越来越不可持续,新加坡采取的是个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出资的系统,并为低收入或低存款群体提供额外援助,以确保每个人的老年生活得到保障。

图源:FACEBOOK
在医疗系统层面,王乙康强调,各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必须对医疗系统进行改革。在扩大资源和能力的同时,应转向通过基础医疗实施预防性护理,他解释道:“预防胜于治疗。比起人们生病时接受最好的治疗,更可持续的方式是先避免他们生病。”新加坡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如增设亲年长者设施、乐龄活跃中心等,以改善影响健康水平的社会因素。
新加坡与中国都面临着相似的老龄化难题
在演讲中,王乙康还提到老龄化问题对家庭结构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家庭规模缩小,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弱化,社会对于养老问题的关注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各国需要共同努力,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养老模式。
王乙康认为,新加坡和中国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并呼吁新中两国继续深化在人口老龄化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图源:FACEBOOK
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王乙康提出了以下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借鉴其他国家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为年长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推广终身教育理念,鼓励年长者继续学习,提升自身价值;
重视年长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
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加坡这么做
当然,由于新加坡本地华族生育率最低,为了保持新加坡人口的种族结构,移民主要仍是华人组成。但是,社会老龄化势不可挡,新加坡政府已提出四个举措,来应对超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新加坡人不论年龄多大都能过上有意义和快乐的生活。
保持劳动力活跃

从1960年到2021年,新加坡居民的预期寿命从65岁升至83.5岁,增加了近20年。过去,55岁退休的人只需准备10年的生活费,而现在则需准备近30年的资金。假设22岁至25岁开始工作,55岁退休,预期寿命83.5岁,这意味着在工作的30年内,必须存够退休后30年的生活费。
工作不仅提供经济基础,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部分。新加坡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保障工作权而非限制退休权。法定退休年龄前,雇主不能因年龄解雇员工;退休后,符合条件的员工可被返聘,合同一年一签,直到68岁,否则雇主需支付雇佣援助金。
目前,新加坡法定退休年龄为63岁,将在2030年逐步提高到65岁;重新雇佣年龄为68岁,将提高到70岁。政府也在努力提高经济产业价值和生产力,实现产业转型,让工作岗位和要求不受年龄限制。
提高退休保障
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是一种强制储蓄机制。员工在55岁时可以提取部分公积金,剩余部分则继续存入账户,直到65岁时按月发放年金,以保障退休生活。
公积金缴交比例根据年龄调整,从55岁开始,年龄越大,缴交比例越低,这意味着员工到手的工资增加,但存入公积金的金额减少,导致65岁后的年金减少。
为了提高年金水平,55岁以上员工的公积金缴交率将逐步上调,最终实现60岁及以下员工的缴交率统一,60岁以上员工的缴交比例才会逐步减少。
改善社区环境,就地养老

新加坡提倡改善住房和社区环境,如增加无障碍出行设施。同时鼓励年长者与年轻人混居,避免形成“老龄社区”。在一些老旧社区,政府正在建设新的住宅项目,社区内设有年长者保健区和活动中心,以及幼儿园,促进代际融合,有助于年长者的身心健康。
通过“健康SG”计划,在社区内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该计划旨在增强社区和家庭医生的基础医疗和养老保障能力;一些成熟社区的道路也进行了改进,将红绿灯改为环岛,并增加了减速带,以确保过路车辆减速,提高年长路人的安全。
确保政府的良好治理
尤为重要的是确保政府的良好治理,这包括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医疗改革等方面进行前瞻性规划和部署。此外,政府还需确保财政的正常运作,保持充足的国家储备金,以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老龄化作为全球性的挑战,各国都需要认真对待,通过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各国可以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在北京论坛上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让我们更加关注老龄化问题,共同为构建一个和谐、可持续的社会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