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创新技术的开发,南洋理工大学设立了一站式中心,该中心旨在提供实践方案的资源与工作空间,以促进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南大在“创意之坊”(The Arc)和“大地之室”(Gaia)这两座学习大楼内,分别设立了“创新港”(Innovation Port),为业界伙伴提供讨论和创建产品原型的空间。

图源:FACEBOOK
南大还定期举办工作坊,帮助初创企业“启航”,在创意之坊的创新港旁,还有一个创客空间,供学生使用。创客空间配备了科技专家,他们为学生和企业伙伴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发展并测试产品原型。创新港的设立,是为了支持并加速创新方案的发展工作,这与南大去年推出的创新与创业计划相一致。
南大三年共提交953项专利申请
从2021年至2023年,南大共提交了953项专利申请,比2018年至2020年增加了七成。在这段时间里,南大共发展了23个衍生项目和65个初创企业,并帮助它们筹集了1亿4600万元资金,比2018年至2020年增加了约三成。

图源:FACEBOOK
在南大创新港的开幕仪式上,南大副校长彭树捷教授宣布了一系列新计划,包括已启用的科技平台。这个网站详细列出了南大开发的各项技术,方便企业和相关的大学科技专家联系,共同探索合作机会,加速技术的发展进程。
彭树捷教授指出,南大有意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并未来可能将该平台扩展至其他大专学府,将信息集中在一个联合平台上。他相信这将有助于发掘可互补的知识产权产品和方案,加强大专学府与业界的协作,推动对新加坡科技生态系统具有高影响力的创新活动。
创业计划助力创新团队
南大还计划在明年1月开展创业计划(Venture Building Programme),为有创新想法的团队提供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等初步工作所需的资助。有创业经验的导师将为团队提供指导,这项计划开放给不同学科的学生、研究人员、教员和校友,预计第一年可支持20个团队。

图源:FACEBOOK
南大校友莫哈默阿南通过教授介绍,为南大李光前医学院的失智症研究中心设计了一款名为“reCOGnAIze”的应用,这款应用通过游戏测试认知能力,以便更早发现轻度认知障碍,并获得了南大的资助。他认为,创新港的设立可以鼓励学界和企业协作,使研究成果推出市场,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初创企业Kookree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用户通过文字提示或图像提示生成视频,并利用文字提示快速搜索视频内容。Kookree的首席执行官郭锦盛也是南大的校友,他认为,大学有广泛的资源和专长,能为理念相同的人设立联系平台,除了提供场地,大学也可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精神。
南洋理工大学设立“创新港”为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机构提供了合作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这一举措有助于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并为新加坡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创新港也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