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創新技術的開發,南洋理工大學設立了一站式中心,該中心旨在提供實踐方案的資源與工作空間,以促進企業與大學的合作。南大在「創意之坊」(The Arc)和「大地之室」(Gaia)這兩座學習大樓內,分別設立了「創新港」(Innovation Port),為業界夥伴提供討論和創建產品原型的空間。

圖源:FACEBOOK
南大還定期舉辦工作坊,幫助初創企業「啟航」,在創意之坊的創新港旁,還有一個創客空間,供學生使用。創客空間配備了科技專家,他們為學生和企業夥伴提供指導,幫助他們發展並測試產品原型。創新港的設立,是為了支持並加速創新方案的發展工作,這與南大去年推出的創新與創業計劃相一致。
南大三年共提交953項專利申請
從2021年至2023年,南大共提交了953項專利申請,比2018年至2020年增加了七成。在這段時間裡,南大共發展了23個衍生項目和65個初創企業,並幫助它們籌集了1億4600萬元資金,比2018年至2020年增加了約三成。

圖源:FACEBOOK
在南大創新港的開幕儀式上,南大副校長彭樹捷教授宣布了一系列新計劃,包括已啟用的科技平台。這個網站詳細列出了南大開發的各項技術,方便企業和相關的大學科技專家聯繫,共同探索合作機會,加速技術的發展進程。
彭樹捷教授指出,南大有意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並未來可能將該平台擴展至其他大專學府,將信息集中在一個聯合平台上。他相信這將有助於發掘可互補的智慧財產權產品和方案,加強大專學府與業界的協作,推動對新加坡科技生態系統具有高影響力的創新活動。
創業計劃助力創新團隊
南大還計劃在明年1月開展創業計劃(Venture Building Programme),為有創新想法的團隊提供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等初步工作所需的資助。有創業經驗的導師將為團隊提供指導,這項計劃開放給不同學科的學生、研究人員、教員和校友,預計第一年可支持20個團隊。

圖源:FACEBOOK
南大校友莫哈默阿南通過教授介紹,為南大李光前醫學院的失智症研究中心設計了一款名為「reCOGnAIze」的應用,這款應用通過遊戲測試認知能力,以便更早發現輕度認知障礙,並獲得了南大的資助。他認為,創新港的設立可以鼓勵學界和企業協作,使研究成果推出市場,同時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
初創企業Kookree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讓用戶通過文字提示或圖像提示生成視頻,並利用文字提示快速搜索視頻內容。Kookree的執行長郭錦盛也是南大的校友,他認為,大學有廣泛的資源和專長,能為理念相同的人設立聯繫平台,除了提供場地,大學也可通過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創業精神。
南洋理工大學設立「創新港」為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機構提供了合作平台,為學生們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機會。這一舉措有助於加速科研成果的商業化,並為新加坡乃至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創新港也為學生們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實踐機會,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