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发展局2月底发布的预估数据显示,不包括生物医药制造业,整体制造业产值同比下跌6.3%。

1 一般制造业跌幅明显
仅生物医药制造业和交通工程业取得增长
经季节性调整,1月制造业产值环比减少1.1%,扭转去年12月2.9%的涨幅。不包括生物医药制造业,1月制造业产值增长0.4%,较去年12月的4.8%涨幅显著放缓。
各领域中,只有生物医药制造业和交通工程业取得增长。在制药业37.5%的强劲增长带动下,1月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扩张23.2%,比前一个月17.4%的萎缩明显改善。
1月交通工程业产值同比增长4.7%。其中,海事与岸外业扩张29.2%,宇航业和陆路交通业分别萎缩2.8%和20.8%。
一般制造业产值跌幅最为显著,1月同比下挫18.3%,部分原因是农历新年假期。
华侨银行首席经济师林秀心表示,制造业产值创下2012年1月以来最糟的年度开局。1月制造业产值陷入萎缩在意料之中,主要是因为全球需求放缓、电子领域持续疲软,以及今年的农历新年假期落在1月底。
经济师认为,中国经济恢复将推动新加坡制造业。
新加坡兴业银行高级经济师颜圣充对新加坡的交通工程、一般制造和生物医药制造业保持乐观。他认为,边境逐渐重开和旅游需求回升将支撑宇航业,亚洲旅游活动恢复也将支持酒店相关领域,提振食品制造领域。去年生物医药制造出现波动和疲弱,形成低基数效应,今年的表现有望回升。
马来亚银行证券经济师蔡学敏和李主礼说,由于制药生产升至13个月以来最高水平,1月产值的跌幅小于预期。

2 经济师:上半年制造业料衰退
最新数据显示,1月精密工程和化学业同比分别下挫11.1%和13%。电子业的跌幅为2.9%。
多名经济师均预测新加坡制造业上半年将持续衰退。经济师们表示,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之路崎岖不平,制造业和贸易相关服务可能会陷入衰退,酒店、航空和面向消费者的行业将继续复苏并支撑增长。虽然开年表现不佳,上半年制造业可能会陷入萎缩,但经济师预计,边境重开有望提振制造业领域。

3 新加坡制造业中长期依然前景可期
从中长期来看,制造业整体向好态势不会改变。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20%的国家,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制造业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新加坡已成为高科技产品制造业国家。在全球高科技产品生产出口国中排名第四。在精密工程制造领域中,生产了全球约60%的微阵列产品和三分之一的热循环仪及质谱仪产品;加工生产的半导体产品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1%,占全球半导体设备产量的20%;生产全球前十大药物(按收益排名)中的4种产品;是全球十大化工中心之一,世界领先的精炼产品出口中心。
第二,新加坡创新能力较强。海外媒体2021年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排行榜显示,新加坡创新指数排名世界第二。该指数根据七项指标对全球经济体进行评估,包括研发开支、制造能力、高科技上市公司集中度等,其中,新加坡在制造能力方面位列全球第三位,凸显了制造业的发展潜力。
第三,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制造业2030愿景”,计划在10年内争取实现50%的增长。具体措施包括:吸引全球最顶尖制造商来新加坡设立公司;协助提高新加坡本地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先进位造业领域等。政府推出的系列举措,旨在吸引全球一流投资者和本地公司投入制造业领域,打造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造业大国和强国地位,夯实新加坡在全球价值链中关键节点的地位。“制造业2030愿景”重点在于对知识产权的投入,开发“独一无二技术和产品”。新加坡政府将重点通过投资先进位造业的基础建设、建立强大的研究生态系统以及支持企业工业4.0转型,推动制造业领域的蓬勃发展。
第四,东南亚制造联盟于2022年2月份在新加坡成立。该联盟期待为有意拓展东南亚区域市场的国际企业和新加坡制造企业提供“新加坡+1”战略,搭建工业园区网络,推动全球多样化供应链发展。联盟的成立将有力推动新加坡“制造业2030愿景”的实现。
第五,新加坡长期以来致力于打造全球一流企业的重要制造基地,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稳定的营商环境以及亲商政策的优势,吸引了许多世界领先的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商、生物医药制造业和化工领域等企业落地发展,并大力支持先进位造业的生态系统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与此同时,政府推出“企业腾飞计划”等项目,大力扶持本地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完善壮大,致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总体来看,新加坡制造业虽然因复杂多变的多种不利因素,暂时出现了产值连续下降的态势,遇到了近期制约复苏或增长的短期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其前景依然可期。

内容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