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濟發展局2月底發布的預估數據顯示,不包括生物醫藥製造業,整體製造業產值同比下跌6.3%。

1 一般製造業跌幅明顯
僅生物醫藥製造業和交通工程業取得增長
經季節性調整,1月製造業產值環比減少1.1%,扭轉去年12月2.9%的漲幅。不包括生物醫藥製造業,1月製造業產值增長0.4%,較去年12月的4.8%漲幅顯著放緩。
各領域中,只有生物醫藥製造業和交通工程業取得增長。在製藥業37.5%的強勁增長帶動下,1月生物醫藥製造業產值同比擴張23.2%,比前一個月17.4%的萎縮明顯改善。
1月交通工程業產值同比增長4.7%。其中,海事與岸外業擴張29.2%,宇航業和陸路交通業分別萎縮2.8%和20.8%。
一般製造業產值跌幅最為顯著,1月同比下挫18.3%,部分原因是農曆新年假期。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表示,製造業產值創下2012年1月以來最糟的年度開局。1月製造業產值陷入萎縮在意料之中,主要是因為全球需求放緩、電子領域持續疲軟,以及今年的農曆新年假期落在1月底。
經濟師認為,中國經濟恢復將推動新加坡製造業。
新加坡興業銀行高級經濟師顏聖充對新加坡的交通工程、一般製造和生物醫藥製造業保持樂觀。他認為,邊境逐漸重開和旅遊需求回升將支撐宇航業,亞洲旅遊活動恢復也將支持酒店相關領域,提振食品製造領域。去年生物醫藥製造出現波動和疲弱,形成低基數效應,今年的表現有望回升。
馬來亞銀行證券經濟師蔡學敏和李主禮說,由於製藥生產升至13個月以來最高水平,1月產值的跌幅小於預期。

2 經濟師:上半年製造業料衰退
最新數據顯示,1月精密工程和化學業同比分別下挫11.1%和13%。電子業的跌幅為2.9%。
多名經濟師均預測新加坡製造業上半年將持續衰退。經濟師們表示,新加坡的經濟增長之路崎嶇不平,製造業和貿易相關服務可能會陷入衰退,酒店、航空和面向消費者的行業將繼續復甦並支撐增長。雖然開年表現不佳,上半年製造業可能會陷入萎縮,但經濟師預計,邊境重開有望提振製造業領域。

3 新加坡製造業中長期依然前景可期
從中長期來看,製造業整體向好態勢不會改變。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是世界上為數不多製造業產值占GDP比重超過20%的國家,政府長期以來高度重視製造業發展,製造業在新加坡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第一,新加坡已成為高科技產品製造業國家。在全球高科技產品生產出口國中排名第四。在精密工程製造領域中,生產了全球約60%的微陣列產品和三分之一的熱循環儀及質譜儀產品;加工生產的半導體產品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1%,占全球半導體設備產量的20%;生產全球前十大藥物(按收益排名)中的4種產品;是全球十大化工中心之一,世界領先的精鍊產品出口中心。
第二,新加坡創新能力較強。海外媒體2021年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排行榜顯示,新加坡創新指數排名世界第二。該指數根據七項指標對全球經濟體進行評估,包括研發開支、製造能力、高科技上市公司集中度等,其中,新加坡在製造能力方面位列全球第三位,凸顯了製造業的發展潛力。
第三,新加坡政府提出了「製造業2030願景」,計劃在10年內爭取實現50%的增長。具體措施包括:吸引全球最頂尖製造商來新加坡設立公司;協助提高新加坡本地製造業企業競爭力;加強本地人才培養,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入先進位造業領域等。政府推出的系列舉措,旨在吸引全球一流投資者和本地公司投入製造業領域,打造高新技術領域的製造業大國和強國地位,夯實新加坡在全球價值鏈中關鍵節點的地位。「製造業2030願景」重點在於對智慧財產權的投入,開發「獨一無二技術和產品」。新加坡政府將重點通過投資先進位造業的基礎建設、建立強大的研究生態系統以及支持企業工業4.0轉型,推動製造業領域的蓬勃發展。
第四,東南亞製造聯盟於2022年2月份在新加坡成立。該聯盟期待為有意拓展東南亞區域市場的國際企業和新加坡製造企業提供「新加坡+1」戰略,搭建工業園區網絡,推動全球多樣化供應鏈發展。聯盟的成立將有力推動新加坡「製造業2030願景」的實現。
第五,新加坡長期以來致力於打造全球一流企業的重要製造基地,利用智慧財產權保護政策、穩定的營商環境以及親商政策的優勢,吸引了許多世界領先的電子和半導體製造商、生物醫藥製造業和化工領域等企業落地發展,並大力支持先進位造業的生態系統發展,取得顯著成果。與此同時,政府推出「企業騰飛計劃」等項目,大力扶持本地製造業企業的發展,推動製造業生態系統的完善壯大,致力提升企業競爭力。
總體來看,新加坡製造業雖然因複雜多變的多種不利因素,暫時出現了產值連續下降的態勢,遇到了近期制約復甦或增長的短期壓力,但從中長期來看,其前景依然可期。

內容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