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9月14日至22日,时任我国李光耀总理(左)应中国政府之邀,到中国作为期9天的官式访问。9月17日,李光耀在人民大会堂与邓小平进行了他们之间的第四次的会面。(联合早报档案照)
作者
沈泽玮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感谢国内100人和国外10人所做的贡献,其中一位就是我国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
中国今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李光耀是获颁“中国改革友谊奖章”的10名外籍人士之一,也是唯一的东南亚国家政治人物。他获中国官方评价为,“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政治家”。
(别急,读完这篇文章才看整份名单,就放在文章末端。)

这是我国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获颁的“中国改革友谊奖章”。(海峡时报)

一切源于40年前的“李邓会”。1978年,邓小平(右)访问新加坡,受到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接待。(海峡时报)
唯一东南亚政治人物入列 获赞“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
以40年的跨度来说,10人名单非常短。新加坡这么一个在世界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小国的已故领导人入列,可说是对李光耀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新中关系的一种肯定吧。按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的说法,获表彰的外籍人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李光耀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如何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呢?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网站是这么介绍的:
李光耀(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华人,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创始人之一。 曾任新加坡总理(开国元首)。
李光耀在70年代末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双方都放弃了60年代时敌对的政策,李光耀会晤过多位中国领导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制定方面有重要影响。
有学者总结,李光耀曾助力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早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发前夕,邓小平就曾去新加坡考察,从李光耀那获得启发,学习新加坡发展经济和治理国家的经验,并由此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上世纪90年代,李光耀退居二线,但仍然在推动中新的第二轮合作,即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建立了苏州工业园区,由此通过带动一个城市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长三角经济的飞速发展,开创了国家经济合作新模式。
在本世纪初,李光耀又推动了中新第三轮合作,建立了一种更加环保、更具生态意义的经济模式,即在天津建立了新加坡生态工业园区,将一种新的生态经济模式引入中国。
李光耀曾表示,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500多字的短文虽然细节不多,但基本概括李光耀生前为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所作的努力。
回想起200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3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和新加坡学术界就中国借鉴新加坡经验的课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当年所说的借鉴新加坡经验及对新加坡的美言,仅仅是“一句客套话”。
十年后的今天,中共借改革开放40周年肯定李光耀的贡献,已彻底扳倒所谓“客套话”论了。
邓小平到访新加坡 历史性的一刻定格在1978年11月12日
一切回到40年前。
历史性的一刻定格在1978年11月12日这一天。邓小平到访新加坡,李光耀亲自到机场接机。此后,两位领导人建立起很好的互信关
系,也开启了新加坡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解之缘。

1978年11月12日,74岁的邓小平到访新加坡,李光耀亲自接机,这也是邓小平唯一一次到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通讯及新闻部)

1978年11月12日,74岁的邓小平到访新加坡,李光耀亲自接机,这也是邓小平唯一一次到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海峡时报)

1985年9月13日至25日,时任我国总理李光耀(右)率团第三次访问中国,9月20日与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见面。(联合早报)
作为历史片段的参与者,我国前外交部长杨荣文和巡回大使许通美不久前撰文,描述当年两位老人在特定历史时空下的互动细节。
许通美在《联合早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特辑中谈到邓小平与李光耀的情谊:
虽然邓小平与李光耀在1978年11月只见面三天,这次会议让两位伟人建立了特殊的关系。他们彼此欣赏尊重,建立了互信关系。1978年后,邓小平没有再访问新加坡。但李光耀1980、1985和1988年,分别三次在中国与邓小平再度会面
新中在1990年才正式建交,由此可见,两国之间很多密切往来在还未建交之间就开始了。
新加坡,一个“疏远了的亲戚”能取得成就
杨荣文在11月12日刊于《联合早报》的文章透露:
那是1978年11月,他(邓小平)并不是因为新加坡的发展水平而受到启发。如果是这样的话,日本或西方的许多城市将会给他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新加坡特别之处,在于它代表了一个疏远了的亲戚所能取得的成就。在中国以外,没有任何国家的人口以华人占多数。
当事人李光耀在《李光耀观天下》一书中描述,邓小平到访时向自己透露:
“你们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座花园城市。”李光耀向他表示感谢,但补充道:“你们完全可以做得比我们更好,因为我们是中国南方没有土地的农民后代。你们有学者,有科学家,有专家。你们将比我们做得更好。”邓小平当时没有回答李光耀,只是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随后继续转向另一个话题。
说到发展经济,日本或许是中国的重点学习对象,但新加坡这个华人占大多数、又是“低学历苦力后代”的国家也能够把经济搞好,这肯定给了邓小平莫大的启示:新加坡能,中国也能,甚至更能。
邓小平1978年访新回国后 中国启动改革开放 1992年明确提学习新加坡
就在邓小平回到中国后的一个月,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随之而来的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不只释放了中国巨大市场的活力,也改变了14亿中国人民的命运。
1992年,年事已高的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学习新加坡。他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要比他们管得更好”。此后,学习新加坡模式的热潮在中国应运而生。

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第二次南巡的那年(1992年),深圳在该市的深南大道旁竖立起巨幅邓小平画像,以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联合早报)
知名学者郑永年曾经撰文分析,到了1990年代,在经历八九政治风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邓小平需要处理中国当时面临的经济发展与政治秩序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新加坡再次成为邓小平的关注对象。
1990年代李光耀退居二线 仍积极推动新中关系
而那个时候的李光耀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仍积极推动新中关系发展。在李光耀的提议下,新中在1994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通过这个合作项目帮助培训中国官员,同时也分享我们在吸引外资以及建设工业区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美丽的金鸡湖畔不仅是这座城市的一张发展名片,也是当地居民的休闲好去处。(苏州工业园区提供)
2007年,当环保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短板时,新加坡向中国建议联手打造生态城,促成了天津生态城这个第二个国家级合作项目。2013年,在中国的建议下,两国同意在中国西部地区开展第三个国家级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同个时候,新加坡也与中国建立了多个合作机制及对话平台,包括副总理级的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及地方政府级的经贸理事会。
新加坡商人高管都被吸入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
李光耀不只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也鼓励新加坡企业去中国投资。不只是政府层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新加坡商人和高管都被吸入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小伙子一头栽进,转眼已是中年人。
为了新中关系,李光耀生前还到访过中国30多次,与中国国领导人建立了良好互动。在中国经历八九政治风波后,李光耀协助中国突破西方的外交封锁,也使新加坡在上世纪90年代能够成为中国重视的合作伙伴。

1994年10月6日,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面。(联合早报)

2009年11月11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右)到访新加坡与李光耀会面。(海峡时报)
“汪辜会”、“习马会”都在新加坡举行
1993年,李光耀更是凭借自己长期与台海两岸建立起的联系,促成了首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因为新加坡与两岸特殊的联系,2015年11月,历史性的两岸领导人“习马会”也在新加坡中举行。2015年也是新加坡建交25周年,到访我国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缅怀李光耀。
习近平说:
“我经常回忆起和李光耀先生会面时的情形,他讲的话,言犹在耳,对我的启示很深。”

2010年11月14日,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左)到访新加坡期间,与李光耀资政在新加坡河畔为邓小平纪念碑揭幕时握手交谈。(海峡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