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成为了一个奇迹般的存在,这个成就的存在,离不开新加坡的鼎力相助,两国携手共进,共同书写了一段非凡的历史篇章。

图源:ST
1990年,中东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科威特仅坚持了9个小时便全境沦陷。这一事件给新加坡带来了深刻的震撼,让这个弹丸小国意识到自身面临的潜在危险,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指出,新加坡周边的马来西亚和印尼都是伊斯兰国家,而新加坡作为华人国家,如同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小船,其经济成就引发了马来西亚的觊觎,国内极端分子甚至主张武力夺回新加坡,这使得新加坡时刻处于风口浪尖。
李光耀的投资战略:避免财富在国内高度聚集
李光耀在科威特被侵略后的一次人民行动党高层会议上表示:“一个小国不能太富,我们的财富不能全部放在国内,应该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否则新加坡将难有出路。”为了防止成为第二个科威特,新加坡迫切需要在海外建立一个类似裕廊工业园的产业基地。

图源:CNA
此时,中国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展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邓小平曾提到:“‘四小龙’中新加坡算是好的,他们管理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并且要比他们做得更好。”这番话激励了中国官员纷纷前往新加坡学习。
李光耀认为,中国代表团考察新加坡看到的只是局部,难以全面了解新加坡的制度运作。于是,新加坡高层萌生了一个想法:在中国打造一个新加坡模式的园区,让两国人员共同合作,向中国转移新加坡的方法、制度和知识,以此向中国寻求合作,并期待与同源文化大国的庇护。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工业园区
从1992年到1994年,李光耀六次考察中国,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寻找投资候选城市。经过筛选,苏州、无锡、青岛、烟台、威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成为候选名单。在这几个城市中,苏州似乎并无明显优势,但关键人物的作用不容忽视。

图源:CNA
时任苏州市长章新胜他凭借流利的英语和丰富的经验,给李光耀留下了深刻印象。1992年李光耀首次来苏州,章新胜抓住机会,用流利的英语推介苏州,并在送李光耀去火车站的路上,与之深入交谈,成功说服李光耀在苏州投资建设新加坡式工业城。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省长陈焕友同样功不可没,他亲自推动项目,强调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是全省对外开放的战略性举措、改革开放的头等大事。在建设初期,他带领众多干部现场办公,确保了园区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新加坡在全球投资建设了170多个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无疑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2009年,李光耀参加园区15周年庆祝活动时,用“青出于蓝”来形容园区的发展成果,感叹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新加坡点燃了园区发展的引擎,而中国政府让其良好运转。

图源:FACEBOOK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苏州、江苏乃至全国发展的亮点。2024年,园区完成GDP 3686亿元,每平方公里GDP达13.26亿元,与上海浦东新区相比也毫不逊色,苏州工业园区承载着过去的奋斗与合作,也预示着中新合作更加辉煌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