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工業園區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大地上熠熠生輝,成為了一個奇蹟般的存在,這個成就的存在,離不開新加坡的鼎力相助,兩國攜手共進,共同書寫了一段非凡的歷史篇章。

圖源:ST
1990年,中東海灣戰爭爆發,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科威特僅堅持了9個小時便全境淪陷。這一事件給新加坡帶來了深刻的震撼,讓這個彈丸小國意識到自身面臨的潛在危險,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指出,新加坡周邊的馬來西亞和印尼都是伊斯蘭國家,而新加坡作為華人國家,如同在驚濤駭浪中航行的小船,其經濟成就引發了馬來西亞的覬覦,國內極端分子甚至主張武力奪回新加坡,這使得新加坡時刻處於風口浪尖。
李光耀的投資戰略:避免財富在國內高度聚集
李光耀在科威特被侵略後的一次人民行動黨高層會議上表示:「一個小國不能太富,我們的財富不能全部放在國內,應該向外尋求發展空間,否則新加坡將難有出路。」為了防止成為第二個科威特,新加坡迫切需要在海外建立一個類似裕廊工業園的產業基地。

圖源:CNA
此時,中國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展現出全新的發展態勢,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鄧小平曾提到:「『四小龍』中新加坡算是好的,他們管理得嚴,我們應當借鑑他們的經驗,並且要比他們做得更好。」這番話激勵了中國官員紛紛前往新加坡學習。
李光耀認為,中國代表團考察新加坡看到的只是局部,難以全面了解新加坡的制度運作。於是,新加坡高層萌生了一個想法:在中國打造一個新加坡模式的園區,讓兩國人員共同合作,向中國轉移新加坡的方法、制度和知識,以此向中國尋求合作,並期待與同源文化大國的庇護。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工業園區
從1992年到1994年,李光耀六次考察中國,足跡遍布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尋找投資候選城市。經過篩選,蘇州、無錫、青島、煙台、威海、杭州、寧波等城市成為候選名單。在這幾個城市中,蘇州似乎並無明顯優勢,但關鍵人物的作用不容忽視。

圖源:CNA
時任蘇州市長章新勝他憑藉流利的英語和豐富的經驗,給李光耀留下了深刻印象。1992年李光耀首次來蘇州,章新勝抓住機會,用流利的英語推介蘇州,並在送李光耀去火車站的路上,與之深入交談,成功說服李光耀在蘇州投資建設新加坡式工業城。
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省長陳煥友同樣功不可沒,他親自推動項目,強調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是全省對外開放的戰略性舉措、改革開放的頭等大事。在建設初期,他帶領眾多幹部現場辦公,確保了園區建設的質量和進度。
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在全球投資建設了170多個園區,蘇州工業園區無疑是其中最成功的一個。2009年,李光耀參加園區15周年慶祝活動時,用「青出於藍」來形容園區的發展成果,感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新加坡點燃了園區發展的引擎,而中國政府讓其良好運轉。

圖源:FACEBOOK
如今,蘇州工業園區已成為蘇州、江蘇乃至全國發展的亮點。2024年,園區完成GDP 3686億元,每平方公里GDP達13.26億元,與上海浦東新區相比也毫不遜色,蘇州工業園區承載著過去的奮鬥與合作,也預示著中新合作更加輝煌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