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心脏骤停案例有上升趋势 新保集团扩展心肺复苏术培训

本地院外心脏骤停案例有上升趋势,近年来每年增加约10%到20%,达到每年3000多起。新保集团近年来积极扩展公众心肺复苏术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培训。集团表示院外心脏骤停者的存活率从十多年前的2%增加到目前的约25%。集团希望更多公众参与类似训练,放眼达到每户家庭内有一人可当急救员的目标。
一旦发生院外心脏骤停案例,急救员到场后,将这个卡片置放在病人胸前,就可清晰掌握在心肺复苏术过程中所需的力度,甚至可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同995人员联系]。这是新保集团院前护理急救培训计划下最新推出的心肺复苏术卡,让急救员可在救护车抵达前,为心脏骤停者进行高质量急救,同时增加施救者的信心。
myResponder应用程序志愿者陈显基介绍:“这个应用程序,我们可能在十分钟前(开始行动)多了十分宝贵的十分钟去帮忙做心肺复苏术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心脏专科医生也表示,心脏骤停的时候,血不会流到头脑,头脑没了氧气的话,时间如果拖长了,就会开始对头脑有伤害。如果可以尽快开始做心肺复苏,就可以把血流通,一直等到救护人员到达的时候,就可靠较高级的设备来拯救这个病人。
院前护理急救单位卫生部数据显示,七成的院外心脏骤停案例发生在家里和公共场所,因此公众掌握心肺复苏术极为重要。
新加坡中央医院紧急医学高级顾问医生兼卫生部院前护理急救单位主任王英福教授说:“有一个人在你面前心脏骤停,会有一点害怕,可能对自己没有信心。相信做了培训,而且用电话引导可以鼓励他们有信心。旁观者做心肺复苏,生存率可以提高可能两到三倍。越来越多的病人他们可以完全康复头脑没有受到大伤害,大多数是因为提早有一个人开始做心肺复苏。”
王英福教授也希望更多人参与心肺复苏训练,放眼在未来五年内,将myResponder的参与人数从目前的14万增加到50万。另外,单位也计划在年底向1万5000名较为活跃的志愿者发出心肺复苏卡,让他们更有效为有需要的人进行心肺复苏。
医生表示尽管本地医药科技先进,不过本地院外心脏骤停案例依然增加,除了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多,也同人们的健康意识有关。医生也说在欧美地区,这10年来心脏骤停现象已经平稳,甚至有下降趋势,这主要因为他们的慢性疾病同时下滑。不过在本地,慢性疾病病人持续上升,因此心脏骤停病例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