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新加坡抗疫小组召开例常会议。
只是这次会议跟以往不一样。
部长们在会上讲的内容几乎引起了全岛人的激烈反应。
9月10日关于疫情重大表态
新加坡要经济,也要人!
前天的会议重点,总结起来就是两大方面内容。
一个是对新加坡疫情控制问题的表态。
一个是下周开始进行的新措施。
咱们分开来进一步了解下。

来源:海峡时报
第一点:“新加坡疫情扩散,每个病毒共存国家都会经历”
首先对于疫情控制问题,这一点是最最备受争议的。
卫生部长王乙康前几天刚从意大利回来,他去参加20国集团卫生部长会议后返新。
所以他现在仍处于隔离期,会议他是以视频通话形式出现的。
他都说了些什么呢?
1)现在新加坡病例激增,是每一个选择跟病毒共存的国家都会经历的必须阶段;
2)新加坡要做的,是避免跟其他“病毒共存”国家一样的下场:医疗系统超荷,死亡率高;

每个经历这个病例激增的病毒共存国家,在这个阶段都会经历医疗系统超过负荷、高死亡率的情况。
但新加坡要避免这个结局。
同时,新加坡还要避免另外一个结局。
即跟澳洲新南威尔士州、越南现在一样长期封锁。
所以意思相当于,新加坡要经济也要人。

可是,是什么支撑当局们有这个信心?
可以在病毒共存这条路上成为一个幸免,免于医疗系统超荷,免于病例死亡增加?
王部长表示“疫苗是关键”。
仅凭疫苗,就能做到两大避免?
所以,他们还说了这个。
第二点:“接下来建议三类人减少外出社交,孕妇也可打疫苗,防疫需要人民负起责任”
王部长呼吁,接下来这三类人要减少外出社交活动。
1)本地老人(目测是60岁及以上)
2)跟老人同住的年轻人
3)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此外,他表示据“科学数据显示,接种疫苗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的”。

来源:海峡时报
所以现在除了呼吁上述三大类人尽量减少外出跟社交,他还在提倡没有打疫苗的人,赶紧去打疫苗。
讲真,椰子也觉得这些应该重视起来。
相信大家也有察觉,现在新加坡的所有策略都是基于“打完疫苗”的前提条件下来进行的。
而这些策略的核心围绕着:病毒共存代替病毒清零,频密新冠检测替代措施封锁、全力提高全民接种率。
所以相当于,新加坡会同时是一个“共存国”、“检测国”、“疫苗国”。

只是,信归信。当这些大方向落实到个人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无往不利。
比如,老人减少外出。在封城的时候,安哥安娣在组屋楼下聚集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让跟老人同住的年轻人减少外出。那么上课怎么办?上班怎么办?就算不堂食就打包,每天也都还是要搭乘巴士地铁。
近期确诊的很多人都反应:完全不懂自己为什么感染。
德尔塔的传播力甚至夸张到仅仅擦身而过就中,这又要如何防?
第三点:下一周很关键
卫生部表示,下一周(13日到19日)是本次疫情的关键时期。
因为预计社区病例还会暴增,所以要观察下,随着暴增,重症住院跟死亡人数有没有继续增加。
第四点:“社区病例还将会有几轮翻倍激增,峰值3200例”
对于社区病例到底会飙增到哪个程度。
财政部长兼抗疫小组组长黄循财先前根据本地的新冠传播率推算:
很快日增1000例,时间约为接下来的2到4周,也就是9月底到10月这段时间,严重的话会日增2000例。
日增2000例是个什么概念我们都还没理解过来。

前天感染群情况 | 制表:8视界
前天王乙康部长就又丢出他的重磅推算。
他表示本地这波疫情扩散还远不到病例峰值,本地的峰值可能达到日增3200例。
这3200例怎么算出来的,昨天很多椰友在问。
看下部长的推算过程:
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疫情扩散需要4到8周才能达到峰值,最久可能经历2个月,56天。

每天病例新增人数及年龄分布 而新加坡现在是第18天(处于第三个周期)。所以接下来病例显然还是会增加: “新增病例每10天就翻倍,接下来可能会出现4到5个倍增周期。
病例自8月23日就翻倍到日增100例。
以此推算,正处于第3周期的新加坡,现在要从每日400例翻倍到每日800例。
往后可能还有多2次倍增。从800例到1600例,再从1600例到3200例,到峰值以后才会回缓。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一波疫情一般需要30-40天才会达到峰值。”
至于这个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有小伙伴昨晚算了一下,疑似是参照英国。

王部长后来做了补充。
在以下这些病毒共存国家中,新加坡的每10万每日感染人数约为7人,不多,但感染数字在上升。

过去两周,新加坡的病例情况如下

尤其是最近三天,连续每天就比前一天增加约100个病例左右。
有人猜想这并不是实际每天确诊的总数。而是因为人手有限每天能统计出来的病例就那么多。
此外,前天日增568个社区,卫生部公布的感染群新增病例却只有82人。剩下的都是哪里的呢?
第五点:为出现儿童重症甚至死亡的情况做准备
这话一出,惊呆所有人。
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表示:目前本地感染新冠病毒的孩子,大多都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或表现轻症。
但,社区病例激增的同时,新加坡也要为孩童染重症或出现死亡病例做准备。
据统计,仅在这两天内,本地已有60个12岁以下的孩子感染新冠病毒。。。

第六点:“雇主有责任确保工作场所没有病毒传播”
这一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表示:雇主有责任确保工作场所是一个安全、没有病毒传播的地方。
可问题就在于,如今的局面是病毒在社区中传播。
并且还是无法人力控制地传播。这种情况下,大人物都没法保证的事情,雇主却得作保担责。。。

来源:海峡时报
这个意思好像是说如果公司出现病毒传播,那么就是老板的问题。
怎么负责当局没说。他们表示接下来会调查看有没有在上班的时候违反安全措施。
此外,他们也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责任确保自己将受感染的风险减到最低。”

只能说,现在防疫都靠自觉了。
那么新加坡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当前,抗疫小组的决定是:
1)现在不收不放,先观望疫情局势。医疗系统要崩了才阻断期或收紧措施,不然就继续往过渡期前进;
2)推迟所有非紧急手术,医院病床设备先腾出来以防万一;
3)继续派发自助检测仪,给家庭,给企业;

4)9月15日起,5岁及以上儿童感染新冠新冠可在家养病(需经评估,没有潜在疾病),50岁及以下成人可在家养病(打完疫苗,没有严重基础疾病)。
5)下周起,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隔离期从14天减到10天。(每天要做抗原快速检测,结束时新冠检测结果需阴性)
6)9月14日起,60岁及以上老人开始打第三剂疫苗追加剂。
7)不再追踪每一个新冠病例的行动轨迹,以及他们跟其他病例的关联。

尤其是最后一点,不再追踪病例关联。
早前我们已经被通知说,无关联病例不会再公布。当时大家就在猜测,到底是对公众不公布了,还是他们也不追踪了。
现在真相来了。
这个病例跟病例之间的关联,当局是真的没打算溯源了。
据他们解释,每个新冠病例追踪工作要耗费2个小时。每天日增100的时候,可以这么做。

但现在接下来日增800、1000、2000、3200,要完成追踪“不可能”。
而没有追踪以后,空出来的人力、其他资源集中处理大型感染群或者其他高风险场所的感染情况。
以上,就是昨天的一波重要信息。
现在谁也没法知道,当局这些大胆到让人惊心的预测,以及边观望边应机控制的策略到底会给新加坡带来怎样的结果。
事实上,现在对于新加坡接下来到底日增多少例,预测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据说本地传染病专家梁浩楠医生预测:不排除会日增1万起病例的可能性。

也是预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