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长陈振声指出,过去40年来,该计划培养的校友在各个领域做出了贡献,包括公共服务、社区和科技等领域,也有学生因过高的期望感到压力,或因无法跟上课程而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获得入选资格后选择不加入计划。
未来,新加坡教育部将协助教师更有效地实施更新版的高才教育计划,以更全面的方式识别和培养具有高能力的学生,包括支持学生的社交和情绪发展。

图源:CNA
新加坡教育部希望与家长合作,建立正确的观念,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步伐发展,而不是急于让孩子入学而拔苗助长。新模式让学生在感到计划不适合时,可以选择退出或追求其他兴趣,而不会因高才的标签感到压力。
因材施教将被更重视
根据2027年实施的新模式,入选的学生将参与校内增益课程,部分学生还可以到附近学校参与增益课程,以进一步深化学习,高才计划不再局限于现有的九所小学,学生也不需要转校。
关于缩小小学班级人数以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的问题,陈振声表示,本地学校的班级规模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决定的,每班的人数从5人到40人不等,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素质和对学生的支持比单纯的班级规模更为重要,教育部也会利用科技来增强教学资源。

图源:FACEBOOK
陈振声强调,教育部将引导教师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识别能力较强的学生,评估指标不仅包括学习能力,还包括学生的社交心理素质是否足以应对课程。教育部将继续为小学教师提供课程资源和专业培训,支持这些学生的认知、社交和情绪能力发展,学校之间可以交流最佳作业程序,分享设计和执行校内课程的经验。
计划目的是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陈振声重申,高才计划的目的不是帮助学生在正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是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学生本身就有能力在考试中有好的表现,我们的目的是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在不同方面充分发挥能力。

图源:FACEBOOK
新修订的高才教育计划并非在帮助高能力学生更好地准备全国性考试,而是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因为这些学生本身已经具备在全国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能力。
加入计划的学生在某些学科上可能表现出高能力,如数学或英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所有学科上都表现出色。因此,学生不应认为自己加入计划后就必须要成为佼佼者。
陈振声还提到,更新版的高才教育计划旨在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通过将能力相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教师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他也强调,在学科学习之外,学生需要有机会与不同背景和能力的学生交流,以便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与不同能力的人共同生活和工作。
最重要的是,如果人们不能改变心态,继续按照孩子被分配的班级给他们贴上标签,那么即使政策和结构上进行再多的改革,也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