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書」被紙包住,只有一些關鍵字和素描暗示書本內容。
組屋樓下出現神秘書本交換櫃「西城故事」,書本封面和簡介都被紙包住,只有一些關鍵字和素描暗示書本內容。書櫃背後有什麼故事?交換書本的目的是什麼?發起人受訪分享過程和點滴,希望大家踴躍取書捐書,更重要的是分享心情。
來到裕廊東31街319座組屋樓下的神秘書本交換櫃,想起英文短語「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字面意思是「不要以一本書的封面,判斷它裡面的內容」,意即無論人事物,都不能光看表面。交換櫃的書本全都以白紙包住,看不到封套和簡介,但白紙上寫了一些關鍵字或畫了插圖,暗示內容,引發想像。
「神秘書」的點子出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官佩穎(20歲)。她說:「我在網上看到類似構思,就想試試看,是否會讓路過的居民感覺好奇,吸引他們取書和捐書。」

宋俐瀅(左)和官佩穎希望更多人參與神秘書的免費交換活動。公眾要捐書,可以直接放進書櫃下的「籃子」。
旨在促進交流
「神秘書」雖主要由官佩穎策劃並執行,但這並非她的個人企劃。其實,書本交換櫃隸屬課外教育活動中心Bold At Work。中心一年前遷入319座組屋樓下就設了交換櫃,不過可能因為當時的柜子有門,所以居民經過都不會主動打開柜子取書。為吸引更多人交換書本,兩個月前成為中心實習生的官佩穎,開始了「神秘書企劃」。
書本交換櫃巧名「West Side Story」(西城故事),與著名音樂劇和電影同名,同時也點出書櫃地點(島國西部)和主題。
為什麼要有這樣一個交換櫃?Bold At Work負責人之一宋俐瀅(31歲)說:「Bold At Work的宗旨就是促進課堂外的學習,我們也希望為居民提供一個交流平台,書本就是其中一個媒介。」
創辦一年多,Bold At Work舉辦不少工作坊,主題包括陶瓷、瑜伽和品茶,以及旗袍製作,目的是通過各式活動讓學員掌握新技能,發掘新興趣或開拓新事業。Bold At Work連同純素雪糕店Smoocht和補習中心School of Thought分租組屋樓下的空間,這裡原為學生託管中心,現在分成三個區塊,共同點是窗口大而明亮,中心內的活動一覽無遺。
宋俐瀅說:「或許居民以為只有學員或顧客才能進來,但我們其實歡迎大家走進來看看,有任何問題也能讓我們知道。」
中心坐落於裕華區,宋俐瀅透露該區是整個裕廊城鎮中,樂齡人士和青年最多的鄰里,但許多服務都為樂齡人士而設,針對青年的服務和設備相對較少。
她說:「希望書櫃和中心能連接平時不會交集的社群,讓大家以自由自在的方式溝通、交流。」
閱讀後分享故事
「西城故事」交換櫃實行「神秘書」首兩周就送出六七本書,官佩穎和宋俐瀅希望接下來會有更多人踴躍取書和捐書。
書柜上的書本目前多由熟人捐出,種類五花八門,包括食譜書、小說、旅遊指南和詩集等。
官佩穎說:「希望大家選了喜歡的書,之後也捐出書本,並在Instagram分享讀後感或心情,並附上@Bold.sg標籤,讓其他人也能看到,彼此交流。」
捐出來的書要包嗎?官佩穎說:「包不包都無所謂,可以放在書櫃下的籃子裡,也可直接放在柜子上。」
書櫃設於中心外,會否擔心有人拿走所有書本,或是把捐書籃裝滿?
宋俐瀅說:「一點都不擔心。大家捐的書越多越好。It's a happy problem。(這是讓人快樂的問題。)」
其他書本交換櫃
書本交換櫃不同於訂了日期時間的一次性交換活動,而是利用固定書櫃和空間,為愛書人提供方便,任何人都能隨時取書和捐書。
本地除了有「西城故事」,不少公共圖書館也設有書本交換架。任何人都能把書籍放在架子上,也能自由取書。
另一著名書本交換櫃由美國非盈利機構Little Free Library(小小免費圖書館)發起,美國50個州和全球80個國家地區都設有Little Free Library,只要登錄官網就能找到。
此外,芬蘭赫爾辛基機場特別為遊客設立了書本交換櫃,希望大家留下看過的書,也拿走其他遊客的書,讓書本和遊客一起去到更多地方。
希望書櫃和課外教育活動中心能連接平時不會交集的社群,讓大家以自由自在的方式溝通、交流。——宋俐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