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大多數新加坡居民認為,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的行為和處境,只有少數人把貧窮歸因為個人宿命。
《聯合早報》引述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周五公布的家庭需求調查報告,參與調查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認為,導致貧窮的5大原因全都與個人行為和處境有關。
近八成受訪者認為,造成貧困的部分原因是窮人在生活中面臨重大問題。

(圖:示意圖/123RF)
許多受訪者也認為,個人的行為,例如人們把錢浪費在不必要的物品上(71.5%)、缺乏理財能力(68.4%),以及不積極尋求改善生活(68.1%),也可能是導致貧困的原因。
在導致貧困的社會及結構問題方面,過半數(53.4%)受訪者認為,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是其中一個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受訪者更有可能認為,導致貧困的是結構性原因。69.7%的最高家庭收入群體認為,人們之所以貧困是因為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僅46.4%的最低家庭收入群體這麼認為。
調查也顯示,四成受訪者認為,社會上較富裕者對窮人的幫助不足,以及社會不公平。不過,只有25.9%受訪者認為,政府對窮人的幫助不足,是導致貧困的原因。
此外,宿命論在導致貧窮的原因中排名最低。約兩成受訪者認為,貧困是因為個人命運或運氣不好所致;僅16.9%將貧困原因視為上天的旨意。
報告說:「這顯示受訪者普遍不相信貧困是由超自然力量預先決定的,因此貧困狀況可以由窮人本身以及更廣泛的社會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