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崗位的待遇雖然不比高管,但其中一部分也有機會拿到一定數額的股票,從而實現一定的財富增長。
當然,這一切造富故事成立的前提是:SHEIN能成功IPO。
三、一步之遙
港交所距離新加坡只有2500公里,飛機只需要3個多小時,但上市的路,SHEIN已經走了三年。
按照正常的企業融資節奏,SHEIN早就該上市了。2020年,SHEIN連續第八年收入增速超過100%,伴隨著E輪融資的進行,IPO似乎已經是理所應當。2021年起,SHEIN準備IPO的消息開始密集傳出。
只是,在新的國際環境下,由於「數據安全」、新疆棉等非商業問題,以及複雜的市場變化,SHEIN的IPO始終未能成行。到2022年年初,又有報道稱,SHEIN再次重啟IPO,並且已聘請美國銀行、高盛和摩根大通負責IPO工作。
當時的時機確實不錯。那年4月,SHEIN完成了F輪融資,估值超過千億美元,成為僅次於抖音集團和Space X的全球第三大獨角獸——顯然,如果能在2022年初完成IPO,SHEIN的股價前景是非常樂觀的。但僅到2月底,就有消息傳出,由於緊張局勢加上資本市場動盪,SHEIN在美國上市的計劃已被擱置。
局勢和資本市場的問題可以慢慢解決,但上市最好的時機,不一定會再來。
商業世界的變動每天都在上演。SHEIN的增長神話,正在越來越多地面對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
2022年9月,拼多多的海外版Temu正式在美國上線。同樣紮根於中國供應鏈。僅用了1個月,Temu就擠進了美國下載榜的前十。2023年年初,Temu以1400萬美元贊助了有「美國春晚」之稱的超級碗,標誌著對跨境電商市場的全面進攻。
與此同時,坐擁豪華流量的TikTok Shop、以及中國電商老大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紛紛入場。SHEIN已經不再是唯一強大的跨境電商玩家。更重要的是,Temu、TikTok Shop、速賣通的崛起傳遞出一個信號:SHEIN不是唯一。中國供應鏈能夠孕育出SHEIN,也能孕育出第二個跨境電商平台。
信號已經體現在SHEIN的估值里。在2023年年初的融資中,SHEIN的估值下降至了650億-700億美元,幾乎打了七折。造成估值下滑的因素自然很多,但競爭對手帶來的變局,顯然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SHEIN的IPO之路似乎麻煩不斷。2023年年中,SHEIN再次傳出上市消息,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卻收到了美國二十四名議員聯名呼籲,希望SEC確保SHEIN的產品不包括「強迫勞動」。據外媒報道,整個2023年,SHEIN花費了212萬美元遊說費用,年增7.6倍,但仍然沒有解決掉這些麻煩。
隨後,SHEIN轉戰倫敦的消息繼續傳出。6月初,據多家媒體報道,SHIEN正準備向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提交招股說明書,以獲得上市前的批准。
但進展似乎也並不順利。6月6日,有媒體爆料稱,SHEIN的英國IPO可能不符合納入富時100指數的資格——在英國境外註冊的公司其自由流通股的比例最低必須達到25%,而SHEIN發行的股票數量將達不到這一最低要求。
月底,SHEIN再次傳出在香港上市的後備計劃。
客觀來看,SHEIN挑了一個好時機。眼下港交所正處於復甦之中:根據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上半年港交所迎來了30隻新股上市,收到超70宗新股上市申請,目前正在審批的上市申請超過100宗。今年1月以來,恒生指數累計漲幅超過了15%。
不過港股交易量的問題尚未徹底解決。
疫情以後,微博、BOSS直聘、知乎多家網際網路公司登陸港交所,但普遍遭遇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以7月12日的股市為例,微博港股換手率只有0.26%,還不到美股的一半。知乎港股的換手率更是只有0.01%,遠不及美股的0.59%。
當然,資本市場流動性不是SHEIN當下最急切的問題。它需要首先解決上市的問題。
SHEIN似乎還沒有完全放棄倫敦。7月9日,SHEIN方面表示,5年內將在英國和歐洲投資2.5億歐元,包括2億對可再生材料的初創企業投資——至於這是為IPO創造條件,還是SHEIN為擴大歐洲市場所做的努力,就不得而知了。
對於一家已經融資到F輪的公司來說,上市已經是不完全由創始人意志決定的選擇。IDG資本、紅杉中國、老虎環球基金、Coatue、DST Global、穆巴達拉等一連串的資本需要交代,高管、員工也渴望通過IPO完成階級躍遷——特別是在生活成本昂貴的新加坡。
按照瑞士寶盛集團去年發布的報告,新加坡在全球最昂貴高端生活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一。當然,昂貴也意味著質量,這裡有能看到海港的頂級KTV、亞洲最有效的醫療衛生系統、超過50家米其林餐廳、密集的奢侈品消費。
對於生活在這座島上的SHEIN員工們,他們與這些光鮮甚至全球頂級生活體驗之間,只剩下公司上市成功這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