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球反貪監管機構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發布的清廉指數(CPI)報告引發了廣泛關注。報告顯示,新加坡在此次評估中表現卓越,14年來首次成為亞太地區腐敗程度最低的國家,同時在世界範圍內位列第三,取得了自2020年以來的最高排名。
01新加坡清廉指數:14年後再登頂
此次新加坡在滿分100分的清廉指數中斬獲84分,相較於2023年的排名上升了兩位。自2010年以來,新加坡終於再次超越保持亞太榜首14年的紐西蘭,重奪這一榮譽。
而在全球範圍內,丹麥憑藉90分的成績連續第七年位居榜首,芬蘭以88分緊隨其後,新加坡以84分位列第三,紐西蘭則以83分排名第四,盧森堡以81分排在第五。
據了解,新加坡的最高得分記錄是在2012年,當時是李顯龍當政,其得分達到了87分,那年透明國際還對指標進行了修改。
透明國際的CPI是依據專家和商界人士對公共部門腐敗水平的感知,對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排名。得分高並不意味著一個國家完全不存在腐敗,而是表明其擁有強大的預防和發現腐敗的機制。
02 反腐秘籍:強大機制與全民決心
新加坡前交通部長易華仁(S. Iswaran)貪污調查事件來說,他在2024年10月被判處12個月監禁,服刑四個月後於今年2月7日被列入家庭拘留計劃。
透明國際亞洲區域協調員指出,這一案例表明新加坡對腐敗行為絕不姑息,至少違規行為會帶來相應後果,而這在許多國家並非如此。
新加坡能在亞太地區脫穎而出,一方面是因為過去的冠軍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在過去幾年排名持續下滑,而新加坡的得分則一直保持穩定。不過,新加坡如今也面臨著非法資金流動湧入的挑戰,這可能會成為未來公共誠信的隱患。

作為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地,新加坡的金融部門和監管框架雖有強大機構支撐,但仍可能存在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而影響全球反腐敗的努力。
對此,新加坡腐敗行為調查局(CPIB)在今日發布的新聞稿中表示,新加坡作為世界上腐敗最少的國家之一,這一聲譽來之不易。
新加坡民眾一直對腐敗採取強硬態度,一旦發現不當行為便會向當局報告。CPIB 會對所有可能涉及腐敗罪行的報告和信息進行深入研究,無論舉報人是匿名還是實名。
03 新挑戰:非法資金流動的暗流涌動
事實上,新加坡的清廉指數排名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動盪的時期,新加坡始終堅定地培養誠信文化,嚴厲打擊腐敗、洗錢和其他金融犯罪。
儘管一些突出的執法案例引發了對新加坡非法行為的質疑,但政府迅速果斷的行動明確表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嚴格的法律必將得到執行。
此外,透明國際的報告還揭示了一個嚴峻的現實:全球範圍內,到2024年,三分之二的司法管轄區得分低於50,這對全球氣候行動產生了巨大且潛在的破壞性影響。腐敗不僅削弱治理結構、破壞執法,還會轉移關鍵的氣候資金。

在腐敗盛行的國家,環境決策的透明度受損,導致不公平結果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強大的企業利益常常左右氣候政策,為追求短期利潤而忽視長期環境可持續性,導致法規弱化、可再生能源轉型延遲以及國際氣候承諾履行不足。
2024年5月,新加坡當局發布的一份風險評估報告揭示了環境犯罪與洗錢之間的關聯,顯示與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有關的贓款如何通過新加坡進行洗錢。
例如,2020年,新加坡一家銀行發現其客戶向南非供應商支付13萬美元購買11隻獵豹,儘管這些動物未在新加坡過境,但資金通過客戶在新加坡的銀行帳戶流轉。銀行提交了可疑交易報告並終止了客戶關係。
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國家反腐敗措施,全球氣候協議的有效性將持續面臨風險,應對氣候危機的努力也將受到更大威脅。
而新加坡在清廉指數上的出色表現,不僅為其自身的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全球反腐敗和應對氣候危機的征程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