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EP就業准證是外國高級專業人士合法在新加坡工作所需的重要准證。對於那些希望在新加坡創業的申請者,自雇EP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途徑。
然而,自雇EP和普通EP雖然都屬於「就業准證」,但在申請條件、審批流程及續簽要求上存在顯著差異。移民公司楹進集團(顧問微信:yingjin12311)專業顧問表示,理解這兩種准證的差異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選擇合適的路徑時,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延誤。
首先,普通EP適用於那些希望在新加坡受僱於本地公司的外籍專業人士及高技能人員等。申請人需由新加坡的註冊公司或僱主擔保,僱主為其提交EP申請,並提供相關職位。

普通EP持有人作為雇員,不擁有公司股權,工作內容由僱主決定。楹進集團專業顧問指出,普通EP的續簽難度相對較低,通常只需確保職位和薪資符合要求即可,而審批流程通常較快,最快2到3周內可獲批。
相比之下,自雇EP適用於那些希望在新加坡設立自己的公司並以此為基礎申請EP或PR的外國企業家、專業人士或自由職業者。申請人通過註冊和運營公司,可以作為公司管理人員或關鍵職位獲得EP,自雇EP的申請人不僅是公司員工,還需要在公司中擔任管理職務,並且擁有公司股權或實際控制權。
楹進集團專業顧問強調,自雇EP的續籤條件相對更為嚴格,除了需滿足上述基本要求外,還需確保公司持續運營,提供財務狀況證明,並滿足一定的僱傭條件。
在申請過程中,普通EP需要滿足由僱主提供符合標準的職位,並通過新加坡人力部(MOM)的COMPASS評分系統。申請人需達到至少40分的要求,分數的評定會考慮多個因素,如申請者的學歷、職位匹配度、企業的本地員工比例等。
相比之下,自雇EP不僅需通過COMPASS系統的評分,還要證明自己公司的運營情況,包括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本地員工(通常要求至少一位),並提供合法的租賃合同作為公司經營場所的證明。
在審批速度方面,普通EP的審批較快,通常2到3周即可獲批,具體時間取決於職位的緊缺程度及申請人的背景。而自雇EP的審批周期較長,一般需要3到8周,審查過程較為複雜,政府會重點評估公司的運營情況以及是否具備良好的市場影響力。楹進集團專業顧問進一步指出,自雇EP的申請難度較大,尤其是在公司實際運營和穩定性方面,政府對其的要求相對較高。
在成功獲得自雇EP後,申請人若有意申請永久居民(PR),還需繼續維持公司運營,滿足各項企業條件。相比之下,普通EP的持有者在滿足基本條件後,也可以在符合一定年限後申請PR,但通常不需要像自雇EP那樣承擔額外的運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