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全球最廉潔高效的政府體系之一,新加坡政策制定始終秉持「親商親民」雙軌並行原則。從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到無外匯管制的開放金融體系,從三天完成公司註冊的數字化政務到覆蓋190餘國自貿協定的貿易網絡,每個環節都彰顯著制度設計的精準度。
新加坡低至17%的企業所得稅率背後,是覆蓋96個國家的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網絡,配合亞洲最健全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讓跨國企業得以在此搭建輻射亞太的指揮中樞。今天讓我們書接上回,聊聊在新加坡成立的企業,還能享受到哪些優惠?這次我們將聚焦特定的行業領域,看看新加坡的行業專項補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下是針對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行業專項補貼的詳細解析:
一、 政策背景與戰略定位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行業專項補貼是 「產業2030戰略」 的核心工具,旨在通過精準資金支持,推動國家從傳統製造向 「智能經濟」 轉型。2025年重點聚焦四大領域:
1. 先進位造(半導體、精密工程)
2. 數位技術(AI、量子計算、Web3.0)
3. 生命科學(細胞治療、醫療機器人)
4. 綠色經濟(氫能源、碳捕捉技術)
二、 核心補貼計劃詳解
1. 技術升級類補貼
自動化與智能化升級計劃
- 覆蓋行業:製造業、物流、建築業。
- 支持內容:採購工業機器人、物聯網設備、數字孿生系統。
- 補貼比例: 中小企業:最高 70%(上限50萬新元);大型企業:最高 30%(需承諾僱傭200名本地員工)
研發加速計劃
- 資助範圍:高風險技術原型開發(如AI藥物發現、6G通信)。
- 稅務優惠:研發支出可享受 300%稅務抵扣(2025年新增條款)。
- 聯合資助機制:若與國際實驗室合作(如麻省理工學院MIT),新加坡經濟發展局額外追加 15% 資金匹配。
2. 可持續發展專項
碳中和轉型基金
- 適用對象:石化、航運、數據中心等高碳行業。
-補貼內容:
設備升級:氫燃料電池替換傳統能源,補貼 50% 成本。 碳信用購買:企業購買國際碳信用額度可獲 20% 退稅。
- 附加條件:需在5年內實現碳強度降低 25%
循環經濟試點計劃
- 重點領域:電子廢棄物回收、生物降解材料研發。
- 補貼模式:按項目周期分階段撥款,首期 30% 用於技術驗證,後期 70% 綁定規模化生產目標。
3. 全球化擴張支持
東南亞市場接入計劃
- 資金用途:海外分公司設立、當地合規認證、跨境數字支付系統部署。
-補貼額度:市場調研:最高 70%(上限10萬新元);實體投資:廠房建設可獲 15% 成本補貼(如印尼巴淡島項目)。

三、 申請流程與關鍵要求
1.資格預審 企業類型
- 外資企業:需在新加坡設立 區域總部 或 研發中心。
- 本土企業:年營收需低於 1億新元(中小企業優先)。
2. 材料提交 必需文件:
- 技術可行性報告(需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認證機構評估)
- 財務預測(未來3年營收、就業增長數據)
- 影響聲明(環境、社會、治理指標)
審核周期
- 約 60-90個工作日,重大項目可申請加急通道。
3. 資金髮放與監督
- 分階段撥款:首筆 40% 在合同簽署後發放,後續按技術里程碑支付。
- 合規審計:企業需每半年提交進度報告,新加坡經濟發展局隨機抽查資金使用情況,違規者需退還補貼並支付 10% 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