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領導人也不是沒有為和平做過努力。可惜的是,1995年時任以色列總理的拉賓被刺殺身亡,2004年,巴勒斯坦時任領導人阿拉法特地的離世(有傳言是被毒殺),都讓和平的努力付之東流。

2000年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斡旋的巴以和平談判以失敗告終,圖源:新華社
流血衝突的不斷發生,導致在巴勒斯坦南部的加薩走廊,上百萬巴勒斯坦難民生活在難民營,靠救濟和補貼度日。
難民的孩子,很可能還是難民,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巴以問題在過去幾十年間的死結,給全球都造成了動盪。

圖源:新華社
而在東南亞,被兩大穆斯林國家——馬來西亞和印尼環繞的新加坡,也面臨著領土爭端甚至是恐怖襲擊的威脅。
在新加坡以東大約60公里處,新加坡海峽東端入口處,有著三個小島礁:白礁、中岩礁和南礁。其中,白礁的面積0.008平方公里,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還小。
但是,為了爭奪它們,新加坡曾和馬來西亞之間打了幾十年口水仗,還鬧上了國際法庭。

三座島礁所處位置,圖源:搜狐
1979年馬來西亞對白礁島提出主權主張,以至於兩國關係曾因此迅速惡化。
到了21世紀頭幾年,兩國關係不斷惡化,衝突不斷升級, 最後幾乎到了爆發戰爭的邊緣。

圖源:光明日報
2002年12月,馬來西亞國陣青年團喊出了「浴血保衛領土完整」的口號,聲明白礁島屬於馬來西亞的領土。
2003年初, 時任馬來西亞外長的賽哈密公開威脅說:「新加坡有兩個選擇, 如果它拒絕妥協,將只好開戰」。這並不是口頭威脅,馬來西亞當時還派出了軍艦、警艇到白礁島水域巡邏。

圖源:中國報
但是新加坡政府並不願意放棄,認為兩國領土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時就已經劃定。
對此,新加坡政府針鋒相對地指出「白礁島主權爭議關乎每一個新加坡人, 因為它是新加坡的領土, 新加坡人要捍衛自己的國土。」
最終,2008年,國際法庭開庭審理後,裁定白礁屬於新加坡,中岩礁屬於馬來西亞後,爭端才逐漸平息。

白礁上的燈塔,圖源:維基百科
然而,在判決下達十幾年後,去年7月,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在一項名為「我是馬來人:生存之戰」的活動推介禮中聲稱:新加坡和白礁都是馬來西亞領土,馬來西亞政府應該把它們都拿回來!

來源:8視界
雖然馬哈迪日後澄清他的話被媒體曲解了,但是,類似這樣的言論時不時就會在馬來西亞出現,或許也代表了部分馬來西亞人的立場。
這也難怪,新加坡的國民服役制度一直維持到現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