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展,專家們開始計算,在疫情得到控制後,各國將如何從這場緊急衛生危機中復原。據英國廣播公司(BBC)6日報道,結合2019年全球經濟韌性指數(Global Resilience Index)以及各國防疫舉措,分析認為,新加坡、丹麥、美國、盧安達和紐西蘭將是5個可能最先從疫情中恢復的國家。
2019年全球經濟韌性指數由商業保險公司FM Global發布,涵蓋130個國家,綜合了政治穩定性、企業管理、風險環境、供應鏈物流和透明度等多項因素,主要對國家經濟和商業環境進行評估。
新加坡
新加坡因其強勁的經濟實力、公共建設和低政治風險,在經濟韌性榜單上位居
第21位。分析認為,新加坡在防疫上行動迅速,病例增長曲線也相對平緩。
值得借鑑的一點是,新加坡政府信息透明。儘管防疫舉措嚴格,例如違規者會被沒收護照和工作證,但民眾配合度較高。新加坡居民康斯坦斯·譚(Constance Tan)表示,政府在應對危機時採取的每一步都很透明,所以民眾信任政府,願意遵守強制執行的措施。
作為一個小國,新加坡要想成功恢復經濟,勢必有賴於世界其他國家的復甦,但居民們普遍充滿信心。「我認為在熬過這一關後會讓所有人變得更堅強。」當地居民賈斯汀·方(Justin Fong)說。
丹麥
丹麥位列2019全球經濟韌性指數第二位,在供應鏈物流和低政府腐敗上得分
較高。在疫情快速蔓延時,丹麥政府反應迅速,在3月11日就宣布關閉學校和非必要私營企業,並於3月14日關閉邊境。
事實證明這些舉措非常有效。「一開始我對此持懷疑態度,但之後其他國家也都採取了類似措施,看來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哥本哈根一家旅遊公司的合伙人克里斯蒂安森(Rasmus Aarup Christiansen)說。
另一點,丹麥文化偏重於信任權威、願意為共同的事業團結一致,也使防疫措施更有成效。克里斯蒂安森介紹說,最近「公民責任」這個詞開始在丹麥媒體和社交平台上流行。相比於那些更崇尚個人自由的歐洲人,大多數丹麥人都感到有道德義務為公共衛生做出犧牲。
和其他國家一樣,疫情也對丹麥經濟構成挑戰,例如旅遊業收入嚴重下滑,引發裁員潮。儘管如此,丹麥政府的經濟救助措施(包括替僱主支付90%的臨時工工資和75%的薪水工工資)基本上能保證國內經濟平穩過關。不過,政府救助成本很高,預計占丹麥GDP總量的13%。
此外,丹麥發達的醫藥行業可能也是一大優勢。據悉,由於前期措施奏效,丹麥政府將從15日起「逐步、有控制地」解禁管制措施。
美國
在經濟韌性排行榜上,美國西部、中部和東部地區分列第9、第11和第22位。榜單認為,美國的商業環境風險較低,供應鏈強大。
由於美國大部分州被封鎖,對餐飲和零售等需要人力流動的企業打擊尤為嚴重,失業率也躍升至歷史高位。但美國政府現已採取經濟刺激、社會隔離等一系列措施,試圖減輕疫情影響。「總體而言,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經濟更能從重大衝擊和潛在長期危機中復甦,因為美國人口更年輕、流動性更強,勞動力市場的限制也更寬鬆,有利於勞動力的再分配。」美國聖母大學經濟學教授埃里克·西姆斯(Eric Sims)表示,「而且,相比其他央行,美聯儲和英國央行還有更大空間,來實行更寬鬆的貨幣政策。」
高盛和摩根史坦利等金融機構預測,美國經濟將呈「V字形」走勢,在今年下半年出現較快復甦。麥肯錫等諮詢公司則基於美國政府的公共衛生措施和經濟刺激計劃,對經濟復甦保持更為謹慎、但整體樂觀的態度。
不過,疫情也暴露出美國在全民醫保上的不足。羅格斯大學管理和勞工關係學院經濟學家麥可·梅里爾(Michael Merrill)表示,「如果想回歸一個月前商業化密集、互聯互通、高度網絡化的社會狀態,就必須建立新的公共衛生體系,實行可持續的社會保障措施。」
盧安達
近年來,盧安達的政府治理能力大幅躍升,這使該國上升至經濟韌性榜單第77位,是非洲國家中第四位。
去年,鄰國剛果共和國暴發伊波拉病毒後,盧安達成功將疫情控制在邊境地區。此次新冠疫情衝擊下,盧安達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第一個實行全面封鎖的國家。分析認為,憑藉其全民醫保、無人機運送醫療供給和邊境檢控的組合措施,盧安達比其他非洲國家更具復原能力。
來自肯亞非洲領導力大學的學生阿奇恩(Garnett Achieng)表示:「有很多像我這樣的外國學生選擇留在盧安達,因為我們覺得盧安達政府的處理方式比我們的家鄉要好得多。」
不過,由於盧安達也是許多國際會議和展覽的舉辦地,預計其旅遊業將受到重創。
紐西蘭
在經濟韌性榜單上,紐西蘭位居第12位。
此次疫情中,紐西蘭於3月19日對非本國居民關閉邊境,並於3月25日起暫停非必要商業活動,從而有效遏制了病毒蔓延。
「作為一個島國,邊境是紐西蘭主要的傳染源,採取有效的封鎖措施是有意義的,」經濟學家沙姆比爾·易奎卜(Shamubeel Eaqub)說,「與其他國家相比,紐西蘭的反應更為大膽果決。」
英國《衛報》稱,紐西蘭的封鎖措施正取得成效。一些流行病學專家認為,如果未來幾周內繼續保持措施力度,紐西蘭的感染病例有望清零,成為為數不多的「正常」國家之一。
鑒於旅遊業和出口是該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紐西蘭將在短期內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但總的來說,紐西蘭處於穩定復甦的有利位置,政府債務水平較低,且有能力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以保持低利率。
易奎卜認為:「最重要的是紐西蘭是一個相對高信任度的國家,這為紐西蘭從這場幾十年來最大衝擊中復甦奠定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