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在對抗新冠疫情的時候,採取了社區為中心的防範思路,具體而言,包括通過社區的基層組織加強對防疫知識的宣傳、PHPC計劃、對居家隔離者的監督以及發放各種防疫用品(口罩、洗手液)。
其實當初新加坡城市設計的理念就是以社區為中心,不同於美國周末開車去郊區購物,也不同於中國按照功能劃分城市結構。
新加坡的社區可以說能夠滿足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政府城市管理也因此顯得非常高效,同樣對付疫情也是如此。

在這樣的情況下,採取封國這樣的極端手段會給人感覺政策大起大落,不具有穩定和連續性,更何況,政府評估當下疫情尚可控。

當然,不封不鎖也是相對的,只是目前的情況還沒有到那一步。
不說新加坡,就說義大利,這應該是二戰以來,義大利最慘烈的一次經歷了,所以愛好自由天性懶散的義大利人也不能不面對封國的現實。當然,沒有人希望這樣的情景發生在自己的國家。
新加坡只要把防疫措施做好, 無需封國!
在不封閉的情況下,新加坡找到了自己應對的道路,並且表現得沉穩強力,遊刃有餘。
判驗疫情的戰鬥是一個長期過程,李顯龍總理表示疫情可能要持續一年會更長,這樣的情況下,政府以常態化應對的思維調整了多種應對方案!
包括在不停工不停學的基礎上 ,加強對公共場所的清潔和消毒,在醫療措施上的應對更具有靈活性,後期可能會將長期護理機構用作輕症患者的安置點等等。

在研判輸入性病例為目前確診人數激增主因後,新加坡加強了邊境管制和旅遊建議,所有入境人員一律入境隔離14天。 同時對英國、日本、韓國瑞士義大利等多國採取邊境管制措施。

在防範外來病例的同時,更加強對本地社群感染的防控,比如說繼續追查確診病例接觸者,取消大型活動、加強公共規範以及號召民眾保持社交距離等。

此外,新加坡也會根據現實情況不斷調整和改進防疫措施,比如說後期如果疫情惡化,也會採取暫時關閉學校的措施,這樣既能夠保障政策的連續性又能夠靈活應對,做到有的放矢。
國家和個人共同努力 迎接勝利時刻
這些都是新加坡政府立足當下,在結合自身國情和國際局勢的情況下對未來疫情的走向做出合理冷靜的判斷後做出的應對。
當然,未來該怎樣?沒人會知道。

但是毋庸置疑的,國家的一絲一毫的變化都連接著每個人,對於個人而言,或許只是影響了當下的生活,或者是會影響到整個人生的規劃。
這不僅需要執政者的智慧,勇敢、敏銳和遠見,也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堅持以及平心靜氣。

為做好個人防護而努力,為保護家人同事朋友而努力,不鬆懈不大意。 在逆境中堅持,堅持等待自由奔放的那一刻,堅持迎來陽光明媚的那一天,堅韌不屈,勇敢擔當。
平心靜氣,不驕不躁,不要因為疫情的起伏而感到灰心喪氣,不要看一時的得失變化,要把這個當作持續戰鬥,做到時刻警惕而不患得患失!
不管你想與不想,疫情總是存在,只有科學面對積極防守,才能等到勝利的那一天。

其實每個人都清楚,在全球疫情的衝擊下,新加坡很難獨善其身,樟宜機場不停,新馬海關不關,病毒地威脅隨時都可能降臨....
但這個國家從來都是充滿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生存意識,新加坡從來都是夾縫中求生存,在危機中謀發展,在逆境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雖然現在聖淘沙的遊客少了,樟宜機場的擁擠的人潮不見了,但這個地圖上的小紅點,仍然慎獨地綻放自己最炫的美。
加油!新加坡!加油,在新加坡的每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