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斧頭、潑顏料,絕不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能隨心所欲的事。但現在,這兩者卻成了嘗鮮一族的熱門打卡活動,讓他們在追求新鮮好玩的同時,也把壓力宣洩出去!

Axe Factor 由盧志忠(左)和鄭守良創辦
開設在武吉知馬舊馬城內的Axe Factor,裡面共設有12條廊道。每條廊道的正前方掛著一個猶如飛鏢標靶的木質標靶,畫有紅心及外圍圈圈。玩家只需站在離標靶約4米的距離,雙手握起斧頭,奮力往前丟向標靶就行了。
斧頭有各種大小和重量,從初學者使用的100克到一般玩家常用的600克,甚至還有重量介於1到2公斤的長柄消防斧。
Axe Factor 市場策劃經理Zenice表示,斧頭是有重量的,奮力丟出去時仿佛也把壓力也一起丟出去。儘管顧客中有不少是想要解壓的工作人士,但也有不少學生,因此她認為很多人其實是衝著「好玩」和新鮮感而來。
「玩家可以設計自己的遊戲方式,例如像玩飛鏢一樣邊丟邊算分數,來增加丟斧的趣味性。」
教練現場指導

Axe Factor的教練指導前來參與丟斧活動的公司團隊
玩家開始丟斧前,專業教練會先給予5到10分鐘的指導,以確保他們丟斧的方法是安全的。過後,教練也會在場來回查看,再度確保安全性。
此外,每條丟斧廊道都有固定的範圍,上方和兩側都設有鐵網,避免斧頭被意外擲飛而傷到人的風險。而斧頭本身的刀刃也不利,不會割到手;手柄是木製的,不會反彈。

每條廊道的上方和兩側都設有鐵網,確保安全
Zenice說,他們對顧客的年齡並沒有特別設限,曾有九歲的小孩跟著父母去玩,也有70歲的樂齡人士前去嘗鮮。顧客中也男女參半,曾有女生獨自一人前去丟斧,玩得不亦樂乎。值得一提的是,還有許多外國遊客在旅遊網站上發現這個玩意後慕名前去,因為丟斧活動不但在新加坡僅此一家,在整個亞洲也屬少見。
「其實,丟斧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已經很普遍,甚至有舉辦比賽。我們的其中一名創辦人鄭守良也是特別去澳大利亞取經,才在2018年8月開業,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在這裡舉辦丟斧競賽。」
丟斧活動的收費從每人每小時計費。店面相當寬敞,可容納60人,曾辦過多場公司的團隊活動、生日派對、單身派對及民眾俱樂部的活動。
作畫不用畫筆
除了丟斧,本地另一項新穎活動也引起嘗鮮一族的關注,那就是——潑顏料作畫。
在位於湯申路上段的Splat Paint House,你看不到任何畫具,只有注射器、擠水瓶、水槍和氣球。玩家可用任何方式為畫布上色,用潑的、擠的、噴的、射的,或直接把顏料倒在畫布上,甚至用上自己的腳也沒問題。若覺得單用畫布不過癮,還可任意把顏料向牆面潑去。因此,有人把它當作一種解壓的方式。


玩家可用任何方式為畫布上色,盡情在發泄時揮灑創意
創辦人林瑋琳說:「在這裡可隨心所欲地玩顏料,不受約束。無論是想宣洩壓力,展現創意,還是純粹為了好玩,都行!」
她知道玩家最擔心的就是清潔問題,因此提供塑料連身防護服、鞋套等「保護措施」。使用的顏料則是來自紐西蘭,無毒無異味,連兒童也適用,而且顏料容易洗掉,就算不小心沾到皮膚、頭髮或衣服也不要緊。
三代同堂來體驗
玩家揮灑創意完成的作品必須留在畫室,讓它干透,然後在兩星期內取回,或安排送畫上門。收費以人頭計算。
這裡的顧客男女老少都有,有父母帶著孩子來體驗藝術,也有情侶來慶祝情人節。他們也辦過單身派對、生日會、公司的團隊活動,還有三代同堂的家庭聚會。
「有顧客每個周末都把小孩帶來,當作周末活動。我發現很多人開始時都很拘謹,像是怕弄髒身體之類的,但投入其中後,大家都找到當中的樂趣,玩到不想走。」
若是公司活動,員工們除了各有一個畫板,還能一起創作一幅更大的作品。這對於團隊建設特別有意義。
另類的即興藝術
近年來,即興藝術(art jamming)在新加坡大為盛行,讓許多沒有美術根基,卻又不想上正統美術課的人躍躍欲試。Splat Paint House 搭上了這趟列車,但方式來得更加隨性。
林瑋琳的創業靈感來自在美國念大學時的體驗,當時有個朋友讓出舊倉庫,任由認識的人在裡面潑灑顏料,她也抱著好玩的心情去嘗試,結果越玩越喜歡。
畢業後回到新加坡,她加入了一家專門開發生意新點子的創意企業,在去年6月以快閃店的形式開設了Splat Paint House, 反應不俗。
「把顏料潑在牆上,不能帶走。因此我想給每個人一塊畫布,壓力發泄後還有一幅畫可以帶回家,不是更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