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是政治、經濟與軍事強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已開發國家。但新加坡又是地理意義上的小國,新加坡有新加坡本島及周邊63個小島組成,領土面積僅有719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領土的20%中有填海造陸形成。新加坡的鄰國馬來西亞的領土面積33萬平方公里,是新加坡的400倍以上。
實際上,新加坡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在1963年脫離英國,並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脫離了馬來西亞,成為獨立國家。剛剛獨立的新加坡,沒有任何自然資源,甚至嚴重缺乏淡水,也沒有工業基礎可言。但是,僅僅用了20多年的時間,新加坡卻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現如今,新加坡的人均GDP位居亞洲四小龍第一,甚至超過日本,名列亞洲已開發國家第一。
這些年來,一直讓新加坡人引以為豪,並且值得全球各國學習借鑑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方面,新加坡經濟迅速崛起的經驗。2017年,新加坡的GDP總量已經高達3239.07億美元,人均GDP 57714美元。新加坡的航運、電子、石油化工、金融和旅遊業都十分發達。新加坡是排在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金融中心,在全球特大城市中排名第五。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城市治理經驗,值得廣大發展中國家借鑑與學習。新加坡被稱之為「花園城市」,並沒有因為經濟高速發展而損害自然環境!新加坡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對生態環境進行了周密細緻的保護。在積極開發本國旅遊資源的同時,也讓本地環境得到了可持續發展。而另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快速增長,往往是損害本國環境利益而取得,這樣才是得不償失,難以持續的。
那麼,新加坡有啥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國內學習和借鑑的呢?首先,新加坡的組屋政策是執行最徹底也是最成功的。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加坡就要推行「居者有其屋」,讓無數新加坡百姓得以購買到便宜而又實惠的房子。與之相對比,我們國家搞的是經濟適用房,但是學得不倫不類,所以未來中國保障房建設值得向新加坡政府學習。
再者,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二個ETC成功的案例,另一個是倫敦。這是以電子收費閘門的方式控制交通流量從而改善市區道路的擁堵。早在十多年前,新加坡開始投入使用ETC,後來ETC從城市道路擴展到停車場,車輛駛入和駛出的時候自動識別計算停留時間,然後自動扣費,就完全取消了人工收費環節,這種方法十分方便。

最後,新加坡的電子政務也很早得到普及,越來越多的政務工作在線辦理,只是少數有些需要簽署和當面核對的材料,需要你本人跑一趟外。其他電子政務(比如繳納車輛違規罰款單)可以輕輕鬆鬆在網上完成,免去本人親自跑一次的時間。
新加坡從一個連糧食和淡水都不能自給的國家,發展成為東南亞唯一已開發國家,這是非常不容易的。讓新加坡人引以為自豪的是,新加坡的經濟崛起、城市治理等亮點。而對於我們中國來說,新加坡的組屋政策,讓更多民眾住上經濟適用房。同時,新加坡的城市交通流量的治理有著先進的管理經驗。更關鍵的是,新加坡擁有完善的電子政務系統,讓市民更快捷方便的通過網絡來辦理政務,這樣整個社會效率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