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9日訊)16歲男生遭「臥底」欺騙,接受「性治療」時遭性侵,至今仍留下陰影。
男生克里斯多福(假名)在男性同性戀網站認識了一名30多歲的男子,對方稱自己與他同齡,在一所知名學府上學。對方後來告知他是官方「臥底」,威脅他若不接受「緩刑計劃」,將會依法處置他。

申訴遭非禮和性侵的男性有上升趨勢,但還有很多受害者不敢報案。(檔案照)
男生聽從指令到對方的組屋住家接受「性治療」,過程中被性侵。
新加坡性侵犯關懷中心公布曾接獲的男性遭非禮和性侵的案例,其中一例是頗罕見的遭「臥底」欺騙後被對方性侵。此案中的受害者之後與對方切斷聯絡。
克里斯多福說,每當看到男子的名字或看到和他相似的人時,自己都會感到顫抖。但他不敢告訴任何人,因涉及他的性取向和強烈的內疚感等敏感信息。
如今已24歲的他說,他到性侵犯關懷中心尋求幫助,才得知對方是假冒的。
關懷中心今年上半年就接到12個男性被非禮的案件,去年全年則有15個案件,2016年有13個案件。而九成的受害人都認識性侵者,他們是受害人的親戚或者親密伴侶,八成的性侵者是男人。
許多受害者被非禮後保持沉默,有的受害者與非禮者關係密切,有的擔心沒人相信自己所說,有的甚至擔心會被責備。
心理衛生學院高級臨床心理學家劉肯尼說:「許多男性以為,被性騷擾時自己有生理反應,就代表是自願的。這是不正確的。」他說,人體即使在不自願或痛苦的情況下,也可能會有性反應。(人名譯音)
申訴遭非禮和性侵的男性有增加的趨勢,去年新加坡共有116名男性被非禮,比起2010年的74起案件,增加將近六成。
根據《海峽時報》報道,去年被非禮的男性,八成是21歲或以下。專家指出,遭非禮和性侵的男性人數增加,可能是有更多人犯罪,也可能是大家對性侵案認識的提高,以及向當事人確保會敏感處理案件。
心理衛生學院高級臨床心理學家劉肯尼就說,其實很多遭受非禮者並沒有報案。
性侵犯關懷中心經理亞妮莎指出,根據現行法律,強姦案涵蓋的範圍很窄,只有女性可以成為受害者。
「另外,刑事法典第377A節條文,把男性在公共或私人空間任何的猥褻行為定為刑事犯罪,這樣導致男性不敢報警。」
Post in:中國報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