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尋根 探索求新——新加坡舞壇新景

2022年07月13日   •   9576次閱讀

編導米娜(左二)、巴斯卡夫人和蔡為仲為《梁祝》演出謝幕

大疫期間,喜愛舞台藝術的人,宅家在網上觀看戲劇、舞蹈或音樂演出錄像,或是觀看網上實時直播的節目,已經逐漸成為不得已但需要接受的選擇。從業者也不得不調整思維與工作方式,學習新的傳播作品方式。不過,網上播出無法替代觀看現場演出時,那種演唱者與觀賞者在同一空間直接交流的全息體驗所能達到的劇場效果。因此有些執著於以實體演出的藝術團隊,寧可等待時機到劇場演出,與觀眾共享同一個空間相互交流的經驗。儘管因為座位要間隔開來,人數會較少,2021年幾台華、巫、印族舞蹈演出,再次證明實體演出比直播節目更有藝術魅力與衝擊力。這幾台最近呈獻的舞蹈節目,凸顯了舞者回望歷史、溯源尋根、探索求新,出版書籍的願望與努力,為2021年的新加坡文化景觀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已故印族舞蹈家巴斯卡在1958年首演的名作《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新加坡舞蹈史上最早的跨文化舞劇作品之一。最近,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與巴斯卡藝術學院合作,邀請了已故舞蹈家巴斯卡旅居美國的女兒米娜(Meena Bhaskar)回國,再度把梁祝故事搬上舞台。米娜自幼隨母親習舞,她獲得好評的作品包括由東協十個國家於1998年合作演出的舞劇《羅摩衍那》。米娜也是巴斯卡藝術學院美國加州分院的藝術總監。這個新版本的舞劇,是她在選讀了幾個英文版本的梁祝故事書,篩選情節後編創出來的舞劇。

跨文化解讀《梁祝》的審美趣味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跨文化解讀。編導米娜以印度波羅舞蹈將梁祝的故事編成100分鐘的三幕舞劇。這個全女班的陣容,是巴斯卡藝術學院培養出來的兩代舞蹈員。既然以波羅多舞蹈的形式演出,表現形式一定要從這個特定藝術舞蹈系統的要求出發,以稱為araimandi的屈膝半蹲半「坐」的基本姿勢、髖外旋、三角形為主的幾何圖形造型、快速變動身體中心與手語(mudras)、隨節奏(tala)、旋律(raga)與手眼身法步(跺腳)的整體配合來演繹故事。舞蹈員除了要有效運用這些印度舞純舞蹈(tritta)技法外,也要隨著歌曲字義和音樂,以眼睛和面部表情傳達內心感情。這部分的表演,稱為nritya。這部舞劇的主要舞蹈員,兩種技法都掌握得成熟。例如祝公遠與喬裝成算命先生的祝英台的那段戲,兩個舞蹈員人物的情感表達(nritya)清晰。英台的急切和員外的疑慮,能讓不懂淡米爾語歌詞的觀眾也一目了然。

為了顯現這個舞劇取材自華族民間故事,編導選擇了在服飾、頭飾、音樂、指法、動作方面,巧妙融入華族戲曲、舞蹈和音樂的元素。但是,波羅多舞蹈有很多手語與指法,舞劇的演員只能穿上沒有水袖的戲曲服裝。若有水袖,無法做快速變化的手語。員外帽子與女角頭飾雖然是戲曲的裝扮,卻不能穿戲曲演員的靴或鞋,而是赤足上陣,否則無法戴上腳鈴,也無法跺腳。也許觀賞時起初不習慣,但觀眾很快就被精湛的印度舞吸引而接受華、印合璧的裝扮。

1958年巴斯卡藝術學院首演版本的敘事結構,以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的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為依據,而新版舞劇在劇情安排方面不太一樣,加重了梁祝同窗好友們的戲,兩段學堂的大群舞,最為出彩。其中一段是有些同窗覺得祝英台扭扭捏捏,不夠陽剛,以石投水的遊戲,看看「他」多有力氣,故意為難祝英台。梁山伯對他們的惡作劇不以為然。為了保護好友,帶「他」離開那群一片喧譁的同窗。群舞演員nritya的表演功力發揮了作用,讓這段戲妙趣橫生。整部舞劇,梁祝的扮演者情緒酣暢飽滿,舞技最嫻熟。

梁祝化蝶為舞劇畫上圓滿句號

新加坡馬來舞蹈史的「活標本」

如果說印度舞劇《梁山伯與祝英台》是老戲新編,傳承先輩創新開拓的精神,宋賽兒美麗遺產藝術團版本的《舞蹈寶石薈萃》則是一台以活態傳承概念為切入點、重現馬來舞前輩早期編導獨樹一幟的作品的一次舞蹈史展覽會。這個創立於1977年的舞蹈團,這次把五十年代以來(包括輕快的joget、柔和的asli、典雅的inang、富有活力的zapin)不同節奏類型的馬來舞蹈,還原其本真樣貌呈獻給觀眾,提供了一次完整觀看新加坡馬來舞蹈史「活標本」的機會。

《舞蹈寶石薈萃》的舞蹈編排非常接地氣,充滿生活氣息

《舞蹈寶石薈萃》充分運用淡濱尼天地的節日藝術劇場的設備,在螢幕上配合舞蹈內容,放映昔日蕉風椰雨的村景圖片,把觀眾帶進歷史時空。視頻也播出由瑪麗娜·尤索夫創作背景的介紹、兩個編舞者廖春遠和楊金龍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創作的心路歷程,提供了有史料價值的資訊。這個近100分鐘的展演,重演了印尼華人舞蹈家廖春遠自1957年到1965年教導希梨瓦那馬來文化團(Sriwana,成立於1957年)和南洋大學學生的9個節目。新加坡芭蕾舞學院出身的楊金龍70年代末80年代初為國家舞蹈團編導的兩個舞蹈和印尼舞蹈家Nasrun的一個作品,完整地呈獻出許多年輕馬來舞蹈愛好者不曾看過的包括《豐收舞》《椰殼舞》《盤子舞》《雨傘舞》《食物蓋舞》《衣裳舞》《海角之花》等等作品。其中有不少是當年華人藝術團體如藝術劇場、南大戲劇會、馬來亞藝術劇院學習演出過的馬來舞節目。這些舞蹈,在濃厚的生活基礎上完成藝術升華,動律優美,有靈活性、即興性、柔韌性、形象性的特點。過去華人團體演出這些節目,也促進了進華、巫社群的文化交流。

一場馬來婚禮上來賓即興起舞的片段,是《舞蹈寶石薈萃》的一個亮點。婚禮是人生重要階段的一個儀式,展現歷史傳承的民俗活動,表現了馬來族的社會生活、精神心理方面的習慣、禮儀、親屬關係與社會關係。這段婚禮舞,保持著鮮明的民俗特徵,呈現得生機勃勃和風趣活潑。

編導在舞蹈節目與節目之間,巧妙用啞劇或短劇貫穿起來。村民們熙熙攘攘往來,和樂融融話家常,甘榜精神洋溢在生活里。幾句對白說得幽默,讓觀眾發出會心的微笑。幾位年近七十的馬來舞壇老將的客串表演,一轉身,來一個出其不意的即興舞步,姜果然是老的辣。

宋賽兒藝術總監在多個場合表示要努力編出有別於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新加坡馬來舞,因而委任新一代舞者Rizman編導壓軸節目《輝煌的新加坡zapin舞》。這個節目隨鼓的節奏起舞,符合zapin的表演慣例,但強音勁舞外,還邊舞邊「嘿嘿呵呵」喊叫,營造氣氛,多了幾分熱鬧,少了zapin這一舞種的三段式結構、方向變化、角度變化、隊形變化的豐富性。也許自創一格還需要更多時間打磨。宋賽兒說:「源自阿拉伯,在十四世紀傳到本地區的zapin舞,至今仍舊是馬來社群節慶上深受歡迎的舞蹈。現在我想推動有新加坡特色的zapin,讓年輕編導試一試。這個實驗和觀眾見面後,我們會和Rizman進一步討論,幫助這位新生代編導反覆思考,提高他的創作能力。」

新加坡華族舞蹈劇場的

《昨日·今日·明日》

最近,接過新加坡華族舞蹈劇場藝術總監重任的梁傑旎,和新上任的創意總監兼製作總監蘇健龍重啟因為疫情停辦了一年的「薪動時刻」。這台以《昨日·今日·明日》為主題的演出,推出錢志鴻、陳嘉嘉、楊漢娜、薛敏祥、杏婉琪、黃文汝、張寧真、吳慧英、楊弘勝、黃卓沁和梁可欣11位青年舞者的作品。他們大多數畢業於海內外舞蹈院校,有專業訓練的教育背景、與外國編導合作、並擁有豐富的舞台經驗。從技術水平看,舞蹈員很有實力。在近年教育部主辦的青年節,華族舞蹈參展的學校數量銳減、華族舞蹈團體演出不多的背景下,新加坡華族舞蹈劇場啟動以培養新生代華族舞蹈編導與表演人才為目的的計劃,任重而道遠。

舞蹈源於生活,但不是生活動作的再現。它經過以人體的能量、幅度、力度、速度綜合編排、內在精神力量的涌動和情感的藝術升華,發揮強大的感染力。創作優秀舞蹈作品,首先要有眼光、胸襟、膽識選擇能令人感動的題材。這台演出,有多個作品在選材方面,顯示出編舞者獨到的視角與新穎的創意。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在籍學生張寧真編舞,和同學張揉恩合演的雙人舞《相依》,選擇了一個人與自然如何共生的題材進行創作,編導採用孫彬彬的《和鳴》為舞曲。張寧真說:「兩把棍子最初代表大自然帶給人類的資源,後來變成了掠奪大自然的利刃。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交錯變動。結尾我加插了一段說白:人類只懂得奪取,不懂得歸還,總有一天,大地會變得荒蕪,我們能做得更好嗎?」《相依》想表達的合理運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格局,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的闡述,很有警示意義。最可貴的是編導融合武術、華族舞蹈語彙,貫穿整個作品,能做到心與氣和,氣與意和,意與力合,非下過苦功不能做到。舞蹈員多義性的木棍得心應手,與舞樂緊密配合,台位調度靈活,有觀賞價值。

張寧真的雙人舞以棍為多義性道具,描繪世上持續消耗自然資源的危機,呼喚人類自省

師承蘇健龍的服役青年楊弘勝自編自演的《追夢》,內容緊扣主題,展現一個熱愛鼓藝的青年,從第一次接觸鼓、學鼓、擊鼓到鼓藝逐步提升、看到成績興奮與歡愉,對自己的夢想鍥而不捨。舞蹈以回望小鼓,不忘初心,深情依依結束。楊弘勝的想法是:「選用的舞曲主要以兩種音樂風格組合而成——抒情與激越,從而表達追夢的三種不同狀態。不論做出怎樣的大動作,我手上的鼓最後都會緊貼自己,這代表了夢想對我的重要性。我也嘗試著在舞蹈中注入鼓子秧歌的元素,用了人們收割或是節慶時那種歡躍的情緒來演示追夢時的快樂。」楊弘勝的技術基礎好,燕子抄水、吸腿上跳、大跳後踢或翻身,動作乾脆利落,讓觀眾在觀看具體舞台形象的感受中,被追夢者感動。

楊弘勝自編自演的《追夢》,舞出追夢者砥礪奮進的精神與毅力

另一個牽動人心的舞蹈是陳嘉嘉的編導、由黃卓沁表演的《回家》。漂泊在外與尋找歸路,是叫每一個離鄉者牽腸掛肚、焦心勞思的事。陳嘉嘉以海外學生在異國學舞生活中,面對身份認同的問題與矛盾為切入點。陳嘉嘉說:「前半段表現舞者心有重負、躊躇不前的狀態,在不確定性中懷著對家鄉的依戀繼續匍匐前進。後半段的表現舞者回歸故土,尋回初心、釋放自己,滿懷希望,重新出發的自信心境」。舞者黃卓沁是新加坡華族舞蹈劇場全職舞蹈員,畢業自南京藝術學院的她,演繹角色有深度。她把編導結合了多元舞蹈元素(中國少數民族民間舞、古典舞和東南亞舞蹈)的編排,舞得流暢無痕。她能遵循舞種的固有的藝術特點和審美要求,掌握舞蹈內在規律和表演方法的結合。前段艱難前行尋找歸路的焦慮,令觀眾感同身受,回到家那一刻,騰空躍起,燦然一笑,觀眾也如釋重負。

由黃卓沁演出陳嘉嘉的獨舞作品《回家》,舞出漂泊與歸鄉的苦旅

《昨日·今日·明日》錢志鴻、吳慧英、杏婉琪、黃文汝舞蹈技術各有專長,從街舞、芭蕾、現代舞背景走進華族舞蹈園地的探索精神,非常難得。雖然有些作品,演員技巧不錯,也有個別可取的片段,卻因寓意晦澀、或格局較小,燈光灰暗,有待再次考量究竟想傳達什麼信息給觀眾。文藝作品的價值在於展示人間真善美精神內涵,給觀眾積極樂觀的能量,是民族舞蹈從業者代代應該努力維護的傳統。

人類學家認為舞蹈是民族標記與文化符號。舞蹈藝術表征著社群的精神特質、心理歸屬、情感因素和文化認同,其符號體系的健全傳承能加強社群確立文化自信。2021年這三個民族舞蹈團的演出,表現了團隊重溫歷史、探索求新、培養新生代的努力,熔鑄了團隊師生的智慧,為持續保存長久的生命活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為新加坡戲曲學院創院院長、民族音樂學博士)

555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6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5萬次閱讀
她只是去上課,卻永遠沒能回家!
2025年05月09日   •   5萬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2025年05月10日   •   1萬次閱讀
「川普朋友圈唯一受邀者」 ,周受資攜妻子亮相Met Gala 紅毯再成焦點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747次閱讀
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也打算來新加坡定居,設立家辦了
2025年05月10日   •   9576次閱讀
越來越多新加坡學生選擇到荷蘭、德國和日本留學 原因竟然是……
2025年05月08日   •   6156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985次閱讀
新加坡自雇EP為什麼建議至少6000新幣的月薪
2025年05月09日   •   5814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5472次閱讀
股神巴菲特的15個投資建議,在新加坡必看
2025年05月09日   •   5301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功成身退,薪火相傳:新加坡政治元老王瑞傑、張志賢同時隱退!盤點其對國家發展的奠基性貢獻
2025年05月09日   •   4617次閱讀
PR不在新加坡,再入境許可證REP過期了,還能更新嗎?
2025年05月07日   •   4617次閱讀
比爾蓋茨在新加坡找房!臉書聯合創始人也入籍新加坡,還有他們...
2025年05月10日   •   4617次閱讀
實拍!在新加坡吃飯偶遇比爾蓋茨!
2025年05月08日   •   4275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