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一名女博士旅居海外3年,原打算下個月回來新加坡探望母親,沒想到母親卻遭撞後逃,送院不治身亡,事發至今已經兩周,38歲女博士依然天天到事發地點尋找目擊者,希望還原事情真相,為母親討回公道。
上述車禍是上個月27日,清晨6時零5分發生,死者是68歲的王祥月,她是在新加坡巴西立1通道和巴西立6通道的交界處,被一輛貨車撞倒,送院後不治。
涉嫌撞後逃逸的男貨車司機在同一天被警方逮捕,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
距離事發日期將近兩周,婦女的獨生女林秀雲(38歲,科學顧問)昨日接受《8世界新聞網》訪時透露,她目前仍在尋找目擊者。
「我和家人旅居瑞典多年,事發當天上午11時30分接到舅舅的通知說母親走了,當時還以為她是摔跤後離開的,沒想到是發生車禍,司機還涉嫌撞後逃,一切發生得太突然,我至今仍無法接受。」

王祥月是在新加坡巴西立1通道和巴西立6通道的交界處,被一輛貨車撞倒,送院後不治。
得知母親過世後,林秀雲和先生立刻買飛機票帶著21個月大的兒子回來。她和兒子在上月29日,傍晚6時抵達新加坡後,就直奔母親喪禮。
林秀雲說,為了了解事發經過,如今她仍每天風雨不改到事發地點報到,希望尋找目擊者。
「我見到往來的行人就攔下他們詢問,就算碰釘子也無妨,就是不想錯過任何有可能找到目擊者的機會。」
她說,一名老街坊提議她通過社交媒體貼文,把尋找目擊者的範圍擴大。
「所以我在面子書貼文並附上我的電話號碼,但因為隔了一周後才貼文,所以很網民說,可能行車記錄器已更新,無法提供畫面。」
儘管如此,林秀雲尋找目擊者的決心未被澆熄,她還列印了百多份傳單和海報,在事發地點分派,同時張貼在周圍的巴士站和濕巴剎。
「我是不會放棄的,因為知道母親是在清醒的情況下痛苦離世,叫我如何接受和釋懷?」
林秀雲說,她最後一次見到母親是2019年的12月。當她在2021年生下兒子時,母親原本想飛瑞典為她做月,無奈疫情打亂了計劃,母女倆足足三年沒見面,這段期間只能靠視訊讓母親見一見21月大的兒子。
「我原本3月要回新加坡,讓母親見見兒子,之後一起去泰國旅行,母親也打算在7月辭掉兼職工,到瑞士長居帶孫。她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見孫子、摸摸他,沒想到她會帶著遺憾走。」
她說,年幼的兒子把母親視為他「最要好的朋友」,也知道阿嬤住在新加坡,非常期待能和阿嬤相聚。
「我們一直告訴他要找一天去新加坡找阿嬤,每次視訊他也認得阿嬤,這次回來新加坡他也吵著要找阿嬤,我們只能說阿嬤不在了。」

死者王祥月。
王祥月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哥哥,下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與哥哥和弟妹的感情很好,經常相約吃飯聊天。
林秀雲形容,母親樸實、勤儉持家、無私,對別人大方卻對自己吝嗇,總是捨得買最貴的給別人。
「自從我的父親離世後,她就一個人住,生活簡單,會去教會,偶爾打麻將或到巴剎買菜烹飪。」
她說,要不是母親的支持,她也不會到瑞典深造完成博士學位。
在海外這三年,林秀雲最想念母親煮的家常菜,特別是只有逢年過節才煮的腐竹燜香菇。
她原本以為自己無緣再嘗到媽媽的手藝,意外在母親過世後的一周,在冰箱找到一碗腐竹燜香菇,讓她喜出望外。
「這道菜製作過程繁瑣,腐竹需要浸泡過夜,清蒸後再炸再燜,不是都每天吃得到,所以我特別想吃,沒想到還吃得到。」
她哽咽道,吃下第一口時悲從中來、眼淚不停流,情緒久久無法平復,因為想到以後再也吃不到了。

林秀雲一周後在冰箱找到母親拿手菜。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