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GDP總量超3萬億美元,新加坡和中國會有哪些合作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部長、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近日表示,陸海貿易新通道正助力區域融合發展。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區域合作論壇18日在新加坡隆重舉行,本次論壇以「共建陸海新通道 共享多元新機遇」為主題,見證了「共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重慶跨境數字貿易發展戰略合作」啟動等一系列成果。
楊莉明在論壇上的演講中指出,東南亞、中國西部地區經濟潛力巨大,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建設將會極大的促進區域內融合發展。

東南亞的經濟潛力
楊莉明表示,東南亞擁有超過6.8億人口,中產階級不斷壯大,他們既年輕又精通數位技術。到2030年,預計該地區65%的人口將步入中產階級,其中60%的人口年齡在35歲以下。
東南亞GDP總量超過3萬億美元,也使其成為當今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她補充說,全球向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轉變為該地區開闢了新的增長途徑。她強調,在每天新增10萬網際網路用戶的推動下,到2025年底,東南亞數字經濟的交易總額有望突破3600億美元。該地區擁有豐富的未開發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綠色經濟還可提供高達1萬億美元的年度經濟機遇。

圖源:新加坡眼記者
中國西部的經濟潛力
楊莉明強調,中國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隨著中國西部與沿海省份差距不斷縮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級發展戰略,凸顯了西部地區對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性。
如今,不僅來自東南亞,來自中東和歐洲的有識之士都對中國西部的商業機會表現出愈加濃厚的興趣, 2022年,西部地區吸收外資同比增長14.1%,是全國增速的兩倍多。東南亞與中國西部區域一體化楊莉明表示,東南亞和中國西部地區已經是緊密的合作夥伴,經濟基礎互補性強。她
表示,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協定進一步加強了東協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聯繫。去年RCEP生效以來,東協與中國貿易額同比增長15%,互為彼此第一大貿易夥伴。 她補充說,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談判正在進行中。
她表示,總的來說,這些努力將加強該地區的經濟基礎設施,並為該地區的企業和工人創造新的機會。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在促進區域一體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楊莉明指出,在此背景下,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在促進東南亞和中國西部地區發揮各自優勢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整合陸地和海上航線,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在東南亞和中國西部之間提供了更直接的連接,從而為貿易商和消費者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她表示,互聯互通和新市場准入的改善使這兩個地區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不僅對彼此而言,對全球投資者也是如此。
她說,自成立以來,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雙向貿易流量持續增長,體現了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日益增長的吸引力。
作為東南亞和中國西部之間貨物運輸的替代路線,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也有助於增強區域供應鏈的彈性。楊莉明表示,新加坡和重慶都將可持續發展和數字化作為新的增長點以及合作的重要領域,雙方都期待試點綠色和數字舉措,特別是在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沿線。這些舉措將進一步增強該走廊的價值,使其區別於其他傳統貿易路線。
她補充說,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平台,當有更多合作夥伴來參與時,該平台就會蓬勃發展,她也呼籲更多夥伴的加入。楊莉明最後表示:「總之,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間的紐帶,我相信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不僅將繼續釋放我們的經濟潛力並造福我們的人民,而且還將成為我們致力於經濟一體化和開放的重要證明。」
(文字來源:新華財經,編輯:劉潤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