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新加坡,疫情加劇,防疫略有收緊,但是恢復經濟和開放邊境的腳步也沒有停下。
雖說政府一直在強調不要對冠病感到恐懼而無所適從,但是也有很多公眾心裡的疑問久久難以消除:既然要與冠病共存,為何需要收緊防疫措施?
相關部門就民眾關於疫苗,防疫措施,入境等各個方面的問題作出了詳細的解答,小編也為大家做了整理,一起來看下吧!
Q 政府鼓勵民眾接種疫苗追加劑,是不是意味著疫苗有效期只有六個月?
政府一直是鼓勵民眾接種疫苗追加劑的,而且也已經開始給年長人士接種,之前我們也給大家普及過接種追加劑的必要性。
其實公眾完成疫苗接種六個月後,不代表疫苗功效立刻消失,而是在六到九個月內慢慢地減少。因此,在這段期間,公眾可以接種第三劑疫苗。

而且民眾可以在追打之前到相關的機構做個檢測,根據報告,如果體內的抗體足夠,那就暫時無需打,反之,體內的抗體不足的話,追加一劑會更保險。
Q 既然無需恐懼冠病,為什麼要收緊防疫措施?
這一直是一個很困擾民眾的問題。
部長王乙康以過馬路和駕車作為比喻,指兩者都面對風險,但因為大家遵守交通規則,因此不會感到恐懼。
「「不怕過馬路,並不代表可以隨時過馬路。如果這麼做,那才應該感到恐懼。」」
因此,收緊防疫措施並不是前後不一致的。

政府希望命中要意識到風險所在,並且遵守規矩,那麼大家就不用對冠病感到害怕。
Q 為何收緊防疫措施針對未接種疫苗者?
其實,這是一項保護未接種疫苗者的措施,因為未接種疫苗的民眾感染的風險比較高,並不是針對他們。
新加坡目前有1.5%人口是還未接種疫苗的年長者,但他們卻占了加護病房患者或死亡病例的三分之二,所以問題很嚴重。
但這不代表較年輕的未接種者可以放鬆警惕,數據顯示每100名40多歲的人當中,就有一人留在加護病房就醫,到了50多歲則有兩人在加護病房。
呼籲民眾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接種疫苗,也是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
Q 未接種疫苗,能否前往購物商場內的醫療診所?
目前的政策是,未接種疫苗的旅客是不能進入商場的,但是很多的診所,藥店都在商場內,不能進入商場的話會造成很多不便。

當局表示會彈性處理,允許那些需要醫療服務的公眾進入商場,前往家庭診所或牙醫看診。
Q 未接種疫苗,能否攜帶孩子到購物商場內的託兒所?
在新的安全管理措施下,12歲以下孩童獲准進入商場;至於那些未接種疫苗的看護者,當局也會彈性處理。
Q 我未接種疫苗,能否度宅假?
可以,但或許無法到酒店內的餐館用餐。
Q 獨立的大型超市會否成為未接種疫苗者的聚集地?
未接種疫苗還是需要前往超市、巴剎等地方辦理日常事務,當局不能阻止他們。但他們也需要了解本身所面對的風險較高,因此需要採取額外防疫措施。
Q 如何在咖啡店和熟食中心實施差異化防疫措施?
咖啡店和熟食中心是大家日常光顧最多的地方,也是防疫政策對民眾的影響最大的方面。

目前當局是依靠咖啡店業者協助,在政府方面,會派人突擊檢查,他強調每個人都需要儘自己的本分防疫。
Q 如何避免在公共運輸內傳播病毒?
巴士、地鐵列車和飛機具有良好的通風系統,只要公眾不要摘下口罩交談,必定能安全地通勤。
Q 差異化的收緊防疫措施如何保護年長者?
數據顯示,大多數確診患者最近曾到訪購物商場、熟食中心和咖啡店,因此才會採取最新的防疫措施。

Q 為何不把抗原快速檢測儀分發給每名家庭成員?
這個做法並不實際,因為當局不知道每戶家庭有多少名成員。不過,如果公眾收到衛生部發來的通知,可以到派發機領取免費的檢測儀。
Q 為何這麼急著向另外八個國家開放邊境?
這個措施有四個理由,包括民眾需要出國留學、工作或旅遊,而且航空業是一個很大的領域,擁有20萬份工作。
全球疫情和以往不同也有一定的影響。
之前,新加坡的病例較少的時候,其他國家的病例卻很多,因此實施嚴格的邊境管控措施是合理的;但現在本地的病例較多,而其他國家的情況正在趨向穩定,因此開放邊境並允許跨境旅遊是合理的。

再者,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必須和世界保持連接來生存,以保障大家的未來。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所開放邊境的國家中,他們的傳染率其實比新加坡來得更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