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技術 本地人才 相輔相成

2021年08月28日   •   2萬次閱讀

說起本地規模最大的釀酒廠—— 亞太釀酒廠(Asia Pacific Breweries Singapore),你或許會馬上聯想到它推出的虎牌啤酒(Tiger Beer)、喜力啤酒(Heineken)和Anchor啤酒等家喻戶曉的品牌。不過你或許不知,原來這家釀酒廠是在上個世紀1931年,由本地的星獅集團與荷蘭的喜力啤酒集團合設,並在2012年被喜力全面收購。

如今,喜力集團已發展成為全球啤酒行業的主要業者之一,業務遍布70個國家,運營167個釀酒廠,總雇員人數超過8萬人。至於在本地的亞太釀酒廠,旗下有多達19個品牌和約180項產品。除了自家釀造的啤酒,也代理一些外國品牌啤酒,如健力士(Guinness)黑啤酒和日本Kirin啤酒等。

多年來,亞太釀酒廠不僅栽培許多本地人才,也給國人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機會。該廠目前在本地聘有約800名員工,其中三名分別在市場行銷和釀酒技術部門擔任主管的新加坡人:邢淑君、吳國明和李健彬,透過訪問聊一聊啤酒背後的故事。

邢淑君:工作隊伍多元化

儘管在加入亞太釀酒廠之前,行銷總監邢淑君(40歲)已經在快速消費品,如化妝品和菸草等領域行銷累積了近20年的經驗,不過當她去年2月接過新職務,仍然感到戰戰兢兢,一來是新的工作挑戰,二來是才上班一個月,本地就暴發冠病疫情,她和同事還來不及相處,就得居家辦公。

她說:「過去一年多,我和同事們幾乎都是線上碰面,因此如何在缺乏面對面互動的情況下建立關係,絕對是一項挑戰。」

邢淑君領導的隊伍有500多人,包括行銷人員、客戶經理,以及遍布全島的品牌促銷員。

不過,這一切對性格活潑開朗的邢淑君來說,都不是問題,加上過去曾在澳大利亞、香港和倫敦工作6年,她十分善於交際,能很快與不同的人打成一片。

她表示,喜力是一家跨國企業,有著能接受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基因」,同事們因此都能做到彼此互相尊重,相處融洽。

加入亞太釀酒廠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邢淑君卻已經強烈地感受到這家企業對人才培訓的重視,也深信這是它取得成功的一大因素。

她指出,在現有機制下,員工可申請短期到其他部門或國家學習或參與不同的項目。在6到9個月的日子裡,員工不但有機會掌握新技能,同時對公司的整體運作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另外,公司2016年開始推出「亞太區畢業生計劃」,獲選的大學畢業生需先到公司的幾個亞太市場去實習,為期兩年。計劃至今一共為公司培訓了超過150名主管。

邢淑君透露,她曾指導一名從寮國來新加坡實習的研究生,過程中,她發現除了傳授管理方面的知識,交流時也必須調整自己說話的速度,以及儘量用較簡單的英文等,讓她在過程中有新收穫。

邢淑君也以自己為例,表示剛加入公司不久,就獲選加入一對一的密集式速成管理層培訓課程,為期18個月,每周上課一次,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

邢淑君說:「通過這項密集式且深化的培訓課程,我能直接通過同僚、上司和下屬的反饋,幫助我改進和加強管理方式,為接下來要走的路做好準備。」

她說:「當一家公司在本地和外國員工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能夠營造一個讓雙方交流、討論、轉移知識和共同成長的環境,這支工作隊伍將能從更多方面看事情,同時也具備更多元的技術能力,這對每個人都是件好事。」

加入亞太釀酒廠後,吳國明有機會參與許多在本區域和海外舉行的工作坊。(圖/報業控股)

吳國明:參與環保項目工作更有意義

回想26年前加入亞太釀酒廠的經過,工程部經理吳國明(53歲)笑說:「 首先我喜歡喝啤酒,而亞太釀酒廠生產的是著名的虎牌啤酒,所以我以身為其中一分子而感到自豪。」

吳國明原本從事航空配件相關工作,轉到釀酒業後,他很慶幸自己找到了一份有趣的工作,過程中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自我提升了不少。

「公司十分注重培訓,讓我有機會參與了許多在本區域和海外舉行的工作坊。當中,有資深同事與專家的分享,也有裝配及服務提供業者的培訓課程,比如新器材的操作和運用等,這些經驗和培訓,協助了我成為更全面的一名工程師。」

在疫情暴發前,出國考察和參與培訓是常有的事,比如這些年來,吳國明就曾遠赴荷蘭、緬甸和蘇格蘭等地,也曾參與「反滲透科技」和「二氧化碳審計」等專業知識的工作坊;他自己也曾受邀到巴布亞紐幾內亞去開課,為當地的喜力集團工程師解說如何維修系統。

設在釀酒廠內的循環用水設施。(取自亞太釀酒廠網頁)

他說:「即使在這麼多年以後,我在這裡還是能不斷學習新的東西和進行技能提升,包括最近的網絡安全課,學習保護我們的啤酒釀造系統等。」

近年來,為吳國明帶來最大滿足感的就是參與了亞太釀酒廠的多個環保和可持續性項目,比如釀酒廠的太陽能屋頂,六年前推出時是該廠全球最大規模的太陽能板項目。

他說:「我們參考了太陽能板製造商、能源、土木、電氣及工程等顧問的建議,再配合本地的氣候和其他條件進行改進和安裝。」

除了太陽能屋頂,吳國明的另一個環保項目,是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及公用事業局合設的循環用水設施。

他透露,該設施前年啟用以來,每年可為公司節省超過10%用水,相等於3160間四房式政府組屋單位一年的用水量。

這些再循環用水主要用作冷卻和清理等用途,這相信也是亞洲首個設在釀酒廠內的循環用水設施。

此外,公司還興建了一個雨水收集系統。

吳國明說:「參與這些項目,不但擴大了我的知識面,能在工作上對環保與可持續性做出貢獻,也讓我覺得很有意義。」

李健彬被派往荷蘭阿姆斯特丹一周,向喜力總部學習無酒精釀造技術。(圖/報業控股)

李健彬:遠赴荷蘭學習 無酒精釀造技術

回顧亞太釀酒廠的歷史,當年星獅集團藉助了喜力的釀酒技術,加上在本區域市場的行銷網,成功在1932年推出首個熱帶的拉格虎牌啤酒,如今成為獲獎無數,並在超過50個國家銷售的品牌。

2019年,喜力再次克服各方面的挑戰,在本地成功釀造無酒精啤酒Heineken 0.0,也是亞洲地區第一家釀製無酒精啤酒的釀酒廠。在這之前,本地售賣的無酒精啤酒都是從歐洲進口。

而被委以重任,負責把這項無酒精啤酒的釀造技術引進本地的,正是釀造部隊長李健彬(33

歲)。

由於生產去酒精啤酒的過程需要精準操作,無論是時長、溫度或液體流動速度的特定技術,這對釀酒師而言是個嶄新的程序,因此在籌備本地推出無酒精啤酒前,李健彬被派往荷蘭阿姆斯特丹一周,向喜力總部學習無酒精釀造技術。

他說:「荷蘭總部的釀酒師十分樂於同我們分享,包括啤酒配方、釀酒機器的裝配和操作過程。他們也分享了所遇到的困難和如何改進,這些分享使得我們的釀造過程更順暢。」

李健彬指出,新加坡是亞太釀酒廠的區域樞紐,在技術、基礎設施、物流和供應網絡上都有很好的連接,因此從這裡生產和分銷到亞洲其他地方都更為方便。

事實上,有環球技術作為後盾,亞太釀酒廠這些年來已陸續為新加坡引進不少尖端的釀酒技術,包括去酒精啤酒設施和自動化機器等,協助新加坡人掌握新技術,應對產業轉型。

他也透露,疫情前,公司經常舉辦或派員工參加世界各地釀酒廠的分享會和講座,提升員工的技術知識,比如他就曾遠赴波蘭、越南和泰國等地,去了解這些釀酒廠所採用的安全措施和新科技等。

他說:「這些分享會讓我們開拓了眼界,改進和採納新知識,回來後在本地運用。」

李健彬指出,同時,本地員工也從外國同事的身上學習到不少新技能。李健彬以在該廠工作的一名俄羅斯籍經理為例,在該名經理的協助下,員工把手持便攜泵改造成全自動泵為酒庫進行清理,方便工作人員在控制室里就能操作,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公司在釀酒廠屋頂上裝置了8038個太陽能電池板。(檔案照)

『釀造更美好的世界』

亞太釀酒廠的口號「釀造更美好的世界」(Brew a Better World)絕非空談,近年來,這家企業推行多項環境可持續性的項目和公益計劃,足見其落實口號的決心。

安裝太陽能電池板

2015年,公司在釀酒廠屋頂上裝置了8038個太陽能電池板,面積相當於三個足球場那麼大。裝置太陽能電池板後,亞太釀酒廠的年度碳排放量減少了20%(約1500公噸)。

水回收和處理

公司自2017年起,與公用事業局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建設循環用水設施(Water Reuse Treatment Plant)。2019年投入運作後,每年可回收及處理6萬6750立方米的水,相等於3160間四房式政府組屋單位一年的用水量。

回收玻璃酒瓶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公司就實行回收玻璃瓶的機制,以供再利用,至今估計回收逾2700萬個玻璃瓶,並通過再循環將垃圾量控制在少於1%;而釀酒的副產品,如廢穀物也重新用作動物飼料。

與志願福利團體SPD合辦「亞太釀酒基金獎學金」

「亞太釀酒基金獎學金」計劃自2004年推出,旨在鼓勵體障學生,資助他們上大學。

協助本地非營利組織新加坡特殊才藝協會,發展體障人士的藝術潛能和事業。

與民間組織「溫情之家」合作,在住宿、餐飲、身心治療、教育與培訓等各方面,協助外籍勞工和女性。

此外,集團每年都會撥出喜力啤酒行銷預算的10%,舉辦各類活動和宣傳。亞太釀酒廠也推出不同活動,教育公眾負責任地喝酒,對象包括大學生和客工。

亞太釀酒廠發言人指出,除了直接雇用的800多名員工,從該廠延伸出來的市場行銷,以及各種各樣的酒類品牌和產品,其實給新加坡市場直接製造了很多就業機會,如有銷售其產品的超級市場、小販中心、餐館和電子商務平台業者等。此外,它和供應商物流供應業者、分銷商和零售商的合作和交易,也間接創造了很多工作。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