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蟻粉有沒有發現,新加坡最近的天氣變得酷熱又乾燥?
根據新加坡氣象署發布的天氣預報,接下來兩周的每日最高氣溫可達35攝氏度。
別以為天氣炎熱對健康的影響只有中暑和熱損傷。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的HeatSafe研究顯示:
長期處於酷熱環境,可能導致男性的精子數量和質量下降,孕婦早產的風險可能增加,新生兒的出生體重也可能過輕。
什麼?之前不是說常用手機會降低精子數量,現在竟又扯到天氣?
25歲至35歲男性的精子最容易受高溫影響
HeatSafe是新加坡首個針對高溫天氣如何影響個人健康和整體經濟的大規模研究項目。
領導這項研究的趙恆偉博士在媒體說明會上強調,導致生育率降低的因素有很多,長期處於高溫環境只是其中之一。
「像新加坡這種沒有四季的熱帶國家,從未充分研究極端高溫與生育率之間的關聯。」

新加坡接下來兩周的每日最高氣溫可達35攝氏度。(海峽時報)
研究團隊從2020年至2024年3月,收集了818名男性的精子樣本。
這些男性多數因有生育問題而到國大醫學院尋求生育治療,也有小部分樣本來自正在接受化療,並希望保存精子備用的男性。
由於精子的發育周期為90天,研究團隊從氣象站獲取了收集精子樣本前三個月的每日平均氣溫記錄,結果發現:
在這三個月內暴露在極端高溫環境下的男性,精子數量下降的風險高出46%,精子濃度降低的風險也增加四成。
值得留意的是,這裡的「極端高溫」(extreme heat)指的是29.8攝氏度以上。
(哇,29.8攝氏度就算極端高溫,若新加坡每天都35攝氏度,精子豈不是死得更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每次射精的精子數量少於3900萬個屬於過低,正常的精子濃度應該高於每毫升1500萬。

力爭上遊。(ALAMY)
趙恆偉解釋,根據現有認知,精子質量會隨著年齡而降低。但這項研究卻發現,比起其他年齡層,受高溫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即將升為人父的25歲至35歲男性。
「我們猜想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剛踏入職場,工作時間不穩定,或工作環境經常在戶外。」
避免泡熱水浴和穿緊身褲
眾所周知,人類的正常體溫約37攝氏度,而產生精子的最佳溫度在35至36攝氏度以下。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一旦暴露在高出1攝氏度以上的環境,就足以對男性的生育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國大楊潞齡醫學院婦產科副教授陳曉瑩指出,製造精子的睪丸位於陰囊,需要較低溫的環境才能產生足夠數量和活動能力較高的精子。
加州大學的研究結果也顯示:
每星期至少一次泡熱水浴超過30分鐘的男性,在停止熱水浴三到六個月後,精子數量攀升近五倍,精子活動能力也增加33%。
陳曉瑩提醒,長期穿緊身褲,也可能導致陰囊皮膚無法散熱。當睪丸周圍的溫度增加,精子的DNA也會分裂與損壞,進而影響受孕。
各位男士們,想當爸爸的話,就千萬別為了展現美腿而穿緊身褲。

緊身褲是精子的剋星。(網際網路)卵子的「適熱能力」比精子更強
有趣的是,精子在發育過程中對溫度升高非常敏感,卵子卻不受影響。
陳曉瑩解釋,這是因為卵子的生長和發育較緩慢,結構和生理機能也較複雜,可以更好地抵禦高溫環境的影響。
國大的研究團隊也分析了超過3萬名孕婦在三個孕期階段的日常生活習慣,結果發現:
孕婦在第三孕期會更常開冷氣,與孕前期相比增加了三成。
選擇減少戶外活動時間的孕婦,在第三孕期也增加了12%,減少運動量的則增加11%。
趙恆偉建議,孕婦應儘量減少在炎熱天氣下到戶外活動的次數,以減少早產和新生兒體重低於健康範圍等風險。

孕婦應儘量減少在炎熱天氣下到戶外活動的次數。(聯合早報)
不過,新加坡的酷熱氣候也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控制的。這樣看來,新加坡的整體生育率去年首次跌破1.0,難道是非戰之罪?
有意「造人」的夫婦,不妨考慮出國,去氣候宜人的地方度個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