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今年首八個月迎來250個單一家辦。(聯合早報)
作者 劉智澎
作為一個以金融業為經濟主幹的城市,家族理財辦公室(簡稱「家辦」)對新加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自從去年8月爆出30億新元洗錢案後,新加坡對家辦的審核程序變得更嚴謹。
之前就傳出,一些原本有意入駐新加坡的外國家辦紛紛打退堂鼓,或「轉戰」香港。
令人意外的是,從今年的家辦數據來看,該領域在新加坡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
交通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徐芳達(9月16日)在全球—亞洲家辦峰會上透露:
新加坡今年首八個月迎來250個新的單一家辦,使總數增至1650個。
今年全年的新增家辦數量,預計將超越去年的300個。
新加坡是外國富豪通往東協的一扇門
家辦是以管理家族資產為主,為家族成員提供各類在地服務為輔的商業機構,可分為單一家辦和聯合家辦。
單一家辦主要集中管理單一家族的財富、投資和傳承規劃。
聯合家辦更像是第三方的財富管理組織,為多個家族管理財富。

流入新加坡的財富,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印度和印尼的家辦。(聯合早報)
也是金融管理局副主席的徐芳達指出,外國富豪選擇來新加坡設立家辦,不外乎是因為新加坡具備強有力的監管制度、親家庭的安全環境,以及世界級的教育和醫療體系。
「金融管理局會繼續與業界夥伴合作,簡化現有的審批程序,並縮短家辦申請稅務優惠的等候時間。」
截至去年底,獲頒稅務優惠的單一家辦有1400個,比2020年的400個多出兩倍。
亞太富豪控制財富 比歐美富豪嚴格?
隨著市場對財富轉移和遺產規劃的需求增加,經濟學者預計,新加坡的家辦領域將持續增長。
根據美國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上周發表的最新報告: 從2023年至2030年,亞太區的超高凈值和高凈值家族約有5.8萬億美元(約7.5萬億新元)的財富可傳承。 (天啊,紅螞蟻都算不出這個天文數字有幾個零了……)
許多高凈值家族為此設立家辦,以便順利傳承給下一代。
不過,相較於歐美家族的代代相傳,亞太區的財富傳承通常涉及第一代或第二代,因此這些超高凈值家族更傾向擁有單一家辦,對財富控制得更嚴格。
由德勤私人客戶服務(Deloitte Private)和萬方家族辦公室(Raffles Family Office)發表的《亞太家辦洞察報告》也發現:
亞太家辦的平均管理資產規模為10億美元(約12.9億新元),資產類別包括股票、房地產、固定收益、私募股權和私募信貸。

買私宅來自住,還是買來投資?(聯合早報)
多數家辦還沒制定接班計劃
參與德勤這項研究的亞太家辦也坦言,代際財富傳承是它們眼下最大的挑戰和擔憂。
原來,電視劇中常見的豪門家族爭權奪利的戲碼,在現實生活中也上演著。
35%的家辦第二代,預計將在未來10年內接掌家族財富; 但37%的家辦仍未制定明確的接班計劃,另有21%將財富傳承視為未來的首要風險。
據萬方家族辦公室首席行政總裁關志敏觀察,家辦的老一輩掌門人不願「放手」,年輕一輩也不願接班,反而更想自己創業。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近一半的亞太家辦計劃增加對外包服務的依賴,這一比率遠高於全球平均的34%。
什麼?財富管理竟然也可以外包?
沒錯,家辦通常會外包一些高度專業化的服務,例如私募風險投資、家庭信託和法律稅務規劃。
至於家庭治理、慈善和傳承規劃等服務,則會由內部管理。

你是家辦要找的人嗎?(海峽時報)
管理家辦年薪可達50萬新元
但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報告也顯示,約43%的亞太家辦計劃在今年聘請更多非家族的專業管理人員。
關志敏解釋,這是因為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運營單一家辦,得面對不同的監管框架,程序往往很複雜,因此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
那麼,這些專業管理人員要上哪兒找呢?
德勤私人客戶服務全球總監古奇(Rebecca Gooch)指出,家辦一般會從金融服務業、管理諮詢和會計領域「挖角」。
管理家辦的理想人選,必須具備稅收制度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對不同的投資工具和經商模式了如指掌,還得具備合適的外形與氣質,遇到突發情況時必須臨危不亂。
簡單來說,就是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難怪家辦都不惜砸重金招人。
數據顯示,亞太家辦的總裁中,36%擁有投資管理背景,27%擁有銀行業背景,而他們的年薪最高可達50萬新元!

多數亞太家辦總裁都擁有銀行業背景。(海峽時報)
不過,隨著財富管理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家辦還得跟銀行「搶人」。
據市場人士向《海峽時報》匿名透露,單一家辦提供的薪酬和花紅都比銀行低,因此在招聘頂尖私人銀行的高層時處處碰壁。
古奇也建議,有意加入家辦管理團隊的人,最好先鍛鍊心理素質和提升技能,畢竟這行飯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