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新加坡不斷吸引人才和資本,社會經濟發展十分迅速,隨之帶來的通貨膨脹也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小夥伴在旅遊的時候都不禁感嘆:新加坡的物價真的是太高了!

接下來我們選擇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上海,參考兩地的平均收入,並從飲食、居住、出行、醫療、教育五個方面來與新加坡作對比,供大家參考。
收入情況

我們查閱過去12月的數據,上海平均月收入約為12,000人民幣,新加坡平均月收入約為6,000新幣(32,400人民幣),新加坡是上海的2.7倍左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希望來新加坡工作,畢竟匯率在這擺著,可以國外賺錢國內花。雖然新加坡的收入可觀,不過物價也是高很多,下來我們分類對比一下新加坡和上海的生活成本。
飲食
餐飲方面,新加坡小販中心一份單人餐大概5-10新幣(27-54人民幣),在上海一個普通小店單人餐可能15-25人民幣就能搞定;快餐方面,例如麥當勞單人套餐,新加坡約9新幣(50人民幣)左右,上海約40人民幣左右;還有一些連鎖餐廳,例如海底撈,在兩地都有很多分店,新加坡人均40新幣(210人民幣)左右,上海大約100人民幣。

超市方面,1升牛奶在新加坡6.5新幣(約35人民幣)左右,在上海只要20人民幣;1千克生牛肉在上海超市平均80人民幣,同樣的在新加坡需要25新幣(135人民幣)。以下列了個表格方面對比以下物價:

總結
新加坡的飲食成本要高於上海,這方面在超市購買基礎食材時更為明顯。但考慮到新加坡居民的平均收入是上海居民的2.7倍,這種價格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收入水平所抵消。因此,對於在新加坡生活的當地人來說,這些高成本可能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並不如表面數據所顯示的那麼顯著。但對於收入主要以人民幣計算的留學生或遊客而言,新加坡的高飲食成本可能會構成一定的經濟壓力。
居住

最近幾年,在房價和房租上,上海和新加坡背道而馳,上海由於國內地產泡沫破裂,房價房租持續走低;新加坡反而大幅上漲,外來工作人員對房租的上漲也感到壓力頗大。新加坡的租金跟三年前比上漲30-50%,有些特殊地區可能還更多。例如目前在新加坡市區一室一廳公寓的租金要4,000新幣左右,約21,600人民幣,而在上海市區租相似的房子大概7,000-8,000人民幣。房價上由於上海區域較大不方便精細比較,就統一以市區和教區分類,根據以下表格僅供參考。

總結
近年來,新加坡由於外來人口的數量不斷增漲,房源供應緊張,租房房價出現了一定的上漲。新加坡當前市區一室公寓的租金水平已接近上海的3倍,而郊區差距更為明顯,這對依賴租房的外國工作者和留學生來說無疑是更大的經濟壓力。
雖然房價方面新加坡也高於上海,但相較於租金的差異,房價差距相對較小(約1.7倍)。但考慮到新加坡買房時的房產稅,綜合成本對外國人而言依舊很高。
出行
出行是生活開銷上另一重要板塊,一般分為公共運輸和私家車兩大類。在上海,單程地鐵票價約為3-5人民幣,計程車起步價14-18人民幣;新加坡地鐵單程票價約為1.2-2.5新幣(6.5-13.5人民幣),計程車起步價3.7-8新幣(20-43人民幣)。買車方面,國內價格相對較低,10-20萬就能買一輛普通的代步車了;而在新加坡,單是一張擁車證(COE)就要10萬新幣左右,再加上新車的價格,總體上要16-25萬新幣(86萬-135萬人民幣)才能買到相同檔次的車。

總結
新加坡的計程車費用較高,起步價即可達到上海的2倍以上,不過新加坡的公共運輸體系覆蓋面廣、效率高,可以有效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相比之下,上海雖然公共運輸費用較低,但對許多人而言,私家車仍是重要的出行方式。而新加坡的私家車成本之高几乎使其成為一種奢侈品,大多數居民會選擇公共運輸的出行方式。
醫療
醫療開銷是另一塊需要重點注意的。在上海,普通的頭疼腦熱,無論是去醫院還是普通診所開藥,一二百人民幣就能搞定了,方便快捷;而在新加坡,一次普通的門診問診費加醫藥費,很容易花掉一二百新幣,合計接近1,000人民幣了。而在小手術方面,比如一個普通的腸胃鏡在上海最多需要2,000人民幣就可以全套搞定,其中一大部分還可以走居民醫保,自己真實花的錢就相對很少了,而在新加坡私人醫院做腸胃鏡甚至需要上萬人民幣的費用。

除此之外,像住院,大手術等開銷新加坡的成本比上海就高的更多了,動輒一個手術加住院都是數萬元新幣的帳單。所以在新加坡基本每個人都會給自己配置一份商業醫療保險來保障不會因為生病住院影響自己的現金流。
總結
醫療開銷的顯著差異反映了兩國醫療體系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同。新加坡的整體開銷遠高於上海,尤其是對於沒有保險的外籍人士,醫療支出可能成為生活中的重大負擔。普通門診、新加坡私人醫院的小型手術費用,甚至簡單的檢查都可能讓人望而卻步。相比之下,上海的醫療費用更可觀一些,加上醫保政策的支持,極大地降低了個人醫療負擔。
因此對於新加坡居民來說,購買自己的商業醫療保險已經幾乎成為必備項,可以有效降低高昂的醫療費用風險。而對於短期遊客,則應儘量避免前往私人醫院,合理選擇公立醫院或普通診所來降低就醫成本。
教育
越發達的地方教育資源越多樣越優質,上海和新加坡就是典型的代表,兩地的教育體系都由本地教育系統+國際教育系統共同組成。無論在上海還是新加坡,只要選擇本地的公立教育體系,由於政府補貼,花費都是非常低的。除了基本的公立學校教育外,部分家庭可能選擇孩子上國際學校,或者課外輔導班,興趣班,這些額外的開銷往往才是最大的教育成本,這些在兩地換算成人民幣其實都是很昂貴的,例如國際學校幾十萬人民幣一年的學費,根據國際學校種類的不同也會有價格上的區別。

但對於非新加坡公民的朋友來說,國內的公立教育成本相對更低,得益於中國的義務教育政策。新加坡的公立學校對國際學生會收取較高的學費,但相對於私立學校,仍具有的價格優勢。而上海的私立學校學費普遍高於新加坡,尤其是在幼兒園階段。然而,隨著教育階段的提升,兩地的學費差距有所縮小。
綜合對比

總體而言,新加坡的飲食、住房、出行、醫療和教育等領域的成本普遍高於上海,尤其是住房和醫療費用。但這些差距是建立在收入相差2.7倍的前提下,如果作為新加坡居民,收入為新幣時,伴隨的還有稅收減免、保險保障,這些差距也自然會被進一步縮小。
同時新加坡社會也體現出高度的包容性,是一個可以讓各類人群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地方:條件富裕的朋友可以下館子,買公寓,開私家車,讓孩子就讀昂貴的國際學校增長見識;而普通人可以吃食閣,住政府組屋,乘公交地鐵,讓孩子上政府學校一樣有機會上世界名校。
結 語
以上就是從這五個方面簡單對比了一下中國和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大家對國內的生活方式和成本都會有自己的感知,對新加坡可能比較陌生,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大家更加了解新加坡的收入和基本生活成本。希望大家都能在新加坡找到讓自己舒適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保持豁達的心態,過好自己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