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的這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中,新加坡被認為是最有前瞻性的國家之一。早在2006年,新加坡就推出了「智能城市2015」發展藍圖,致力於將這個「城市國家」建設成一個以資訊通信驅動的智能化都市。2014年,新加坡將該計劃全面升級,公布了名為「智慧國2025」的10年計劃,這也是全球第一個智慧國家藍圖。在兩個計劃的推動下,新加坡在電子政務、智能交通等領域均取得了全球領先的成果,卻在經濟數字化轉型方面遇到瓶頸。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近日公布的63個經濟體的數字競爭力排名中,新加坡高居第二位,但在企業數字化的靈活性上排名第18位。認識到問題的新加坡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計劃,通過加強技術應用、平台建設以及與中國等海外市場合作等手段,重塑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推動中小企業數字轉型
在新加坡,99%的企業是中小型企業,它們雇用了全國2/3的勞動力,貢獻了新加坡一半的GDP。但官方調查數據顯示,95%的中小企業不雇用信息與計算機技術的專業人員,其在數字化方面的發展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數字化為新加坡的商業和發展創造了新機會,但很多企業發現邁出數字化的第一步很難」,新加坡通信和信息部長易華仁在5月底舉辦的首屆「數字工業日」上提到,如何推動中小企業走入數字化正軌,是新加坡政府目前的重要職責。此次「數字工業日」上,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發布了全新的數字經濟發展計劃,這是新加坡政府自2014年推出「智慧國」藍圖後,大規模扶持並推動中小型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遵循其一如既往的「保姆式」風格,新加坡政府也為中小企業參與數字化轉型選擇了一個起點——統一的電子發票系統。「數字工業日」當天,IMDA正式宣布引進來自歐盟的「PEPPOL」電子發票標準,開始在新加坡全國推廣。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所謂電子發票是使用標準化數字格式自動創建、交換和處理供應商和買家之間付款的請求。它取消了現有的數字化發票,如計算機列印輸出、PDF文件或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工輸入處理的掃描發票。新加坡引進的「PEPPOL」標準源自歐盟,目前已有31個國家和地區使用,2017年共為全球提供了6000萬張電子發票。
新加坡物流公司GOGOVAN每天為數百家企業配送貨物,而每一單的發票有時需要長達8天才能交到GOGOVAN手中。GOGOVAN營運長尤金·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電子發票系統的推廣落地使得供應鏈企業可縮短付款時間,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IMDA局長陳傑豪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新加坡的中小企業而言,電子票據將是他們接軌數字化的第一步。通過電子票據的採納,企業也將得到寶貴的海量數據,這些數據的收集將助推其進一步的數字化發展。

中國二維碼支付觸動李顯龍
IMDA推出數字經濟發展計劃後不久,新加坡政府本月初又公布了新的「數字能力藍圖」,計劃通過為弱勢群體提供基本數字設備及鼓勵企業提升員工數字技能等建議,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以及「智慧國」願景的實現。
政府的統籌規劃頻頻出台,既是延續了過去幾十年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邏輯,也展露出布局較早的新加坡在快速疊代的數字化進程中遇見的矛盾——先發國家反而有落後的風險。在2017年的國慶群眾大會,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演講中提到,新加坡人口密集、網絡系統發達、民眾也了解數字科技,因此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實現「智慧國」的願景。然而,新加坡在數個相關領域,仍然落後於其他國家。演講中,李顯龍提到了一個令他觸動頗深的故事:幾年前,新加坡時任人力部長林瑞生在上海街頭看人們排隊買栗子,每個人都只是晃了一下手機,沒付現金就拿栗子走了。林瑞生以為這是有什麼特別優惠,但輪到他買栗子時才發現,是人們在用微信支付掃描小販的二維碼付款,這讓林瑞生感覺自己像個「鄉巴佬」。
新加坡《聯合早報》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寫道,數字發展領域的巨變意味著過去的先發優勢正在逐漸轉為後發優勢。後發國家完全可以實現躍遷式發展,而不必按部就班地因循守舊。文章以中國貴陽為例稱,這座「偏安西南」的城市與沿海城市相比,財力和人力均不占優勢,卻「獨樹一幟地引領中國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前沿」。「究其原因,是智慧國的『玩法』徹底變了,政府不再是唱戲的主角,企業才是發揮基礎性作用的關鍵力量。」
一位新加坡政府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新加坡成功的電子政務系統、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停車系統等都是政府統一推進的結果,但在數字經濟發展領域,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展現出的創造力和內生動力更加重要。「如何鼓勵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擁抱數字化變革,新加坡政府應該有新的思路。」

與中國企業形成競合關係
正如李顯龍提到的「栗子事件」,在新一波數字化與網際網路浪潮中,成長迅速的中國讓新加坡感到壓力。新加坡電子支付公司FOMOPAY 的CEO劉溪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新加坡市場有十幾種電子錢包。為統一標準,新加坡正計劃在年內推出全國通用的二維碼「SG QR」,使消費者無論使用哪種電子錢包,都能掃描同一個二維碼完成付款。目前已有超過八成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近六成商家支持使用電子支付。新加坡教育部長兼金管局董事王乙康近日表示,爭取在2025年把新加坡打造成「無支票社會」。

中國網際網路與高科技企業在東南亞的加碼布局,也是使新加坡產生緊迫感的重要原因。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已經依託數量龐大的中國遊客,滲透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多國市場。在新加坡街頭,《環球時報》記者頻繁見到摩拜單車與OFO的投放。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展示出的「後來居上」態勢也展示出全新的合作空間。多家新加坡企業都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正在與中國公司開展合作,或是拿到了來自中國的投資。「新加坡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大力投入」,新加坡科技工業協會聯合主席班傑明·馬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但新加坡企業在這些領域與市場巨大、資本雄厚的中國沒法比,我們更希望在更細微的領域成為領先者,從而與中國等國家開展合作。」
新加坡移動安全和加密技術公司 V-Key於2014年底獲得了來自螞蟻金服的B輪投資。提供風控技術的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CashShield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該公司正在為中國的遊戲公司提供在線欺詐預防服務。新加坡葉水福集團首席信息官塗良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所有新加坡企業都明白,本國市場過於狹窄,只有抓住中國市場才能為企業提供足夠的資源和發展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