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別稱獅城、星洲,位於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國土面積720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60多個島嶼組成,通過填海工程新增了約100平方公里陸地。新加坡地勢起伏和緩,多為樹林覆蓋;地處赤道,年平均氣溫在23℃-34℃之間,11-3月為雨季,午後多雷陣雨。
明朝稱新加坡為淡馬錫。1819-1942年間為英屬時期,1870年代開始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基地。珍珠港事件後,日軍僅用2個月即占領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新加坡之戰讓英軍遭受史上最大浩劫,13萬守軍成為階下囚,華人也遭到大屠殺,日據期間新加坡被改名昭南島。1945年日本戰敗,新加坡重新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但追求自治的呼聲風起雲湧。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首任總理。1963年新加坡正式脫離英國,加入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為了保證馬來族的統治,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逐出聯邦,新加坡成了獨立的共和國,重新加入大英國協。建國之初的新加坡舉步維艱,世界對新加坡能否繼續存在充滿懷疑,李光耀帶領國民發展工業,經濟取得高速發展,成為東南亞主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新加坡常住人口550多萬,其中340萬為公民,50多萬為永久居民,華人占75%左右(40%來自閩南),其次為馬來人、印度裔、歐亞裔、混血等。官方語言為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漢字使用與大陸一致的簡體,官方文字為英文。新加坡是個多宗教國家,除了第一大教佛教外,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都很流行。娘惹文化是中國某段被定格的傳統習俗加上當地馬來文化發展而來,數百年前的中國移民和馬來人婚配的後代,男的叫峇峇(巴巴),女的則被稱為娘惹。當地美食有馬來菜雞肉沙爹和椰漿飯、中國菜海南雞飯、印度菜咖哩魚頭、娘惹菜叻沙等。樟宜機場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

1. 聖淘沙島 Sentosa Island

位於新加坡本島以南500米處,是本島以外的第三大島,面積3.47平方公里。曾經是英國海軍基地,現已開發成設備齊全的海上樂園和旅遊度假勝地,主要景點有環球影城、S.E.A.海洋館、賭場,還有6家風格各異的主題度假酒店。島西端的英國碉堡西樂索炮台建於1880年。

2. 濱海灣花園

新加坡的新地標,由濱海南花園、濱海東花園和濱海中心花園組成。白天可參觀兩個臨海而建的溫室,觀賞花樣萬千的植物;晚上可欣賞精彩的燈光秀,感受炫麗的花園夜景。一個溫室名為「花穹」(Flower Dome),以地中海植物為主;另一個溫室名為「雲霧林」(Cloud Forest),是熱帶雨林的濃縮版,模仿熱帶高海拔的植物環境。南花園裡有多棵16層樓高的超級樹,樹冠白天可遮蔭,入夜則燈光璀璨,走在樹頂的環形長廊,可欣賞對面的金沙酒店、摩天輪等景觀。

3. 魚尾獅公園 Merlion Park

新加坡面積最小的公園,位於新加坡河入海口。矗立於浪尖的獅頭魚身像是新加坡的象徵,傳說14世紀有位王子在前往馬六甲途中來到這裡,剛上岸就看到一隻神奇的野獸,隨從告訴他是獅子,於是王子給此島起名「新加坡」,梵文即「獅城」。公園旁邊的大榴槤建築是藝術中心,背後是高樓林立的CBD。附近的Clarke Quay克拉碼頭是集購物、飲食、娛樂於一體的酒吧街,值得傍晚時分來此散步和晚餐,著名的珍寶海鮮樓可品嘗辣椒螃蟹,越南料理的Indochine的挑高露台浪漫而神秘,Kandi Bar是世界知名的電子音樂酒吧。周日的碼頭則變成銷售古董和藝術品的跳蚤市場。

4. 小印度 Little India

位於新加坡中心區的東北部,居住著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南亞諸國移民,以印度裔最多。在瀰漫著濃烈的香料氣味和印度音樂的Serangoon Road上,色彩鮮艷的各色小店裡,琳琅滿目的是傳統手工藝品、沙麗、阿育吠陀精油、黃金首飾和正宗的咖喱香料。在Campbell Lane著名的拱廊附近,也有很多有趣的工藝品和印度廟禮拜用的花環,以及地道的印度風味小吃。竹腳市場可以淘到便宜的布料和古玩。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這座精美的印度寺廟是這裡的標誌性建築,供奉主掌生死的「卡莉女神」,彩繪門樓是典型的南印度建築風格。

5. 馬里安曼興都廟 Sri Mariamman Temple

位於華人區牛車水,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建於1827年。信徒們先在門口搖響鈴鐺,祈求神靈允許他們進廟,接著洗凈手腳並在頭上洒水,才能開始參拜。每年10-11月這裡有最熱鬧的蹈火節Thimithi,信徒們頭頂水罐、腳踩火炭堆,以紀念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里的Draupadi和Sita等傳奇女性,傳說她們在火上行走以證明她們作為婦女的純潔,而浴火出來的她們仍然如鮮花般嬌嫩。

6. 國家博物館

建於1887年,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通過實景再現的方式展現了14世紀以來新加坡的生活及風俗的演變過程,對體會早期華人移民的生活很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