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是一個30多歲的女博客,平時是在FB上做推銷服務,說自己的美白產品都是含有維他命C和多種抗氧化劑,吸引了不少顧客上門消費。新加坡衛生科學局是因為接獲通報,因此突擊女博客住家,當時就有三名顧客正進行靜脈注射治療。

據了解,這個美女1年內就已經有16名客戶上門找她做美白注射了,而每10次療程,顧客得支付1500元至1800元。短短一年時間內,女博客就已經賺取高達1萬7250元的利潤。
而衛生科學局的工作人員則發現,女博客聲稱所採用的美白產品含有維他命C和多種抗氧化劑,但事實上,其中一個產品是含有名為凝血酸的毒素,這物質有助於手術時避免流血,但只有醫生才能開藥使用。
而且,在新加坡只有醫療專業人士才能進行靜脈注射藥物,使用的器材也必須完全消毒,否則,其危害的嚴重性大家也都知道。

目前,這位女博客因無執照售賣藥物,被罰款2萬1000元,是衛生科學局至今向網絡兜售者開過的最高罰款。想想女子做一年賺1萬多,現在一罰全被罰清光,所以說,在坡坡不按規矩做事,真的是要罰到你哭!
而且這還是沒出狀況的情況下,前段時間,有個無牌行醫,對女病人施針抽取「骯髒血液」,結果導致後者受細菌感染得入院求醫,右腿永遠留疤。
那個無牌中醫原本是做全職裝修商謀生,直至2009年起,改為自由身工作。而受害者則是聽朋友說,這個無牌中醫是個「拔罐高手」,於是就上門求醫,沒想到,受害者最後一次被「治療」後,回家便開始出現發燒,而且右腿也腫痛,結果去醫院就醫時,醫生髮現她的右腿受細菌感染,動手術之後留下了永久疤痕。如今,這個男的因牴觸中醫師法令而被判坐牢12周。

回到美白這事,其實除了這「無牌醫生」之外,如今還有不少人在網絡上亂買美白產品,結果卻發現自己越用越黑這很有可能是含有汞或者高苯二酚物質。
如何鑑別化妝品/護膚品含鉛汞?
市場上的化妝品多得數不勝數,化妝品的曝光也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可等到曝光,我們會不會已經是受害者?
在選擇美白、祛斑護膚品時,關鍵要鑑別其中是否鉛汞含量超標,URG蜂漿紙美膚專家指出購買美白、祛斑產品時,可隨身帶著銀戒指、銀項鍊等銀飾品,在所選擇購買的護膚品中用銀飾品蘸取適量在銀飾品上保持幾分鐘。

然後在白紙上劃幾下,如果留下黑灰色的劃痕,就表明其中可能含有鉛汞成分,這樣就可以對護膚品里的鉛汞含量加以鑑別,便於消費者正確選擇不含鉛汞的護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