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利用退休老人「再就業政策」應對老齡化人口增多。 2015年,60歲以上的就業老人所占比例達到12%。 2017年,該國將進一步提高「最低」再就業年齡。


報道稱,在2012年,新加坡政府推出「再就業政策」,鼓勵超過62歲正式退休年齡的公民繼續工作,同時給予用人單位靈活度,讓其自主決定僱傭人選和任職期限。
據報道,新加坡2012年的「最低」再就業年齡為65歲,2017年將提高到67歲,如果勞務雙方同意,超過該年齡限制的公民仍可繼續工作。與此同時,該國收緊了對外國勞工的引進量,以便讓更多的居民找到工作。
出台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所稱的「銀髮海嘯」,即到2030年,該國五分之一的人口將超過60歲。此外,新加坡人的預期壽命在全球排名第三,人均預期壽命為82.7歲。


#難道這樣子真的好嗎? 他們的子女呢?
報道稱,新加坡歷來反感社會福利這一概念,前總理李光耀稱:「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磨滅了許多新興企業家的雄心壯志。」新加坡信奉個人責任原則,偶爾為公民提供一些幫助, 《經濟學人》戲稱其為「吝嗇保姆」。
再就業政策及其伴隨的激勵措施增加了老年公民的工作比例: 2006年,60歲以上的老年勞動力僅占5.5%,但在2015年這一比例已上升至12%。但值得憂慮的是,老年工作者多從事於清潔、安保和銷售等行業。


報道稱, 新加坡是世界上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人均每年工作時間為2402個小時。有的老年勞動者每年的工作時間甚至高達3042個小時。